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的创新探索——兼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制度建设为中心》The Innovation Exploration for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陈晓景;
摘要(Abstract):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公益"内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类共同的环境利益;一种是多个人的环境权益,只有人类共同的环境利益才是真正的公益。由于人类处在环境共同体之中,共同体成员对共同体的维护责任理论应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石。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安排应根据中国国情,建立法律解释型和立法型两种基本类型的制度路径。同时,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应坚持发展逻辑与实证逻辑有机结合的学术研究方法。
关键词(KeyWords):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环境公益;环境责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流域管理法研究:以生态系统管理为中心的法理创新与制度构建”(项目编号:09CFX040);;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项目“河南省经济社会低碳发展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 陈晓景;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徐祥民等.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制度建设为中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9.
- [2]徐祥民,邓小云.环境公益诉讼对环境权说的“拒绝”[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6).
- [3][4]徐祥民.从全球视野看环境法的本位[J].环境资源法论丛(第三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 [5]徐祥民等.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制度建设为中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383.
- [6]陈虹.环境公益诉讼功能研究[J].法商研究,2009,(1).
- [7]徐祥民等.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制度建设为中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398.
- [8]徐祥民,纪晓昕.现行司法制度下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的权能[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 [9]张鹏翔.历史思维对科学思维的解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6.
- [10]徐祥民.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期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4,(4).
- [11][12]徐祥民.被决定的法理———法学理论在生态文明中的革命[J].法学论坛,2007,(1).
- [13][14]徐祥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0-32,31.
- [15]陈海嵩.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