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治国”思想沿革脉络探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s of "Governed by Music"
张飞舟;
摘要(Abstract):
音乐是人类的圣物。爱乐几乎是人类共有的天性。但在古代社会能挖掘出音乐治国安民功能者唯古中国而已。儒家治国靠两大支柱:礼与乐。“礼主异,乐主和”。“异”易致乱,“和”则可止乱。故“异”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等级制,“和”则是目的。有异有和,正所谓“和而不同”。和则国治,和则民安。世界其他古国如古希腊,也曾给予音乐以崇高地位。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运动形成了美妙的音乐,整个宇宙是一个结构和谐与发出乐声的物体。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音乐具有三种功能:教育、净化心灵、精神享受。但是,古代西方仅认识到音乐的神奇,只发现了音乐的教育、净化心灵及精神享受功能,并未意识到音乐尚有强大的治国功能。古代西方从未将音乐与法(尤其是国家根本大法)并列起来。只有古代中国将音乐与国家根本大法并列,并将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最佳工具。这种以乐为法,以乐治国的思想为古代中国所独有。将这种思想挖掘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社会所用,当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勾勒出中国古代以乐治国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关键词(KeyWords): 乐;乐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飞舟;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尚书.大传》
- [2]《礼记.明堂位》
- [3]《礼记.乐记.乐论》
- [4]《礼记.乐记》
- [5]《吕氏春秋.大乐》
- [6]《周礼.地官》
- [7]《左传.昭公二十年》
- [8]《国语.周语》
- [9]《国语.周语》
- [10]《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11]《礼记.乐记》
- [12]《论语.泰伯》
- [13][14][15][16]《论语.八佾》
- [17]《论语.阳货》
- [18]《礼记.经解》
- [19]《论语.述而》
- [20]《论语.卫灵公》
- [21]《孝经.广要道》
- [22]《论语.阳货》
- [23]《道德经》
- [24]《庄子.至乐》
- [25]《庄子.人世间》
- [26]《荀子.性恶》
- [27][28][29][30][31]《荀子.乐论》
- [32]《墨子.七患第五》
- [33]《墨子.非乐上》
- [34]《墨子.非乐上,第三十二》
- [35]《淮南子.说山训》
- [36]《史记.邹阳传》
- [37]《吕氏春秋.贵因》
- [38]司马迁:《史记.乐书》
- [39]《礼记.乐论》
- ①自1998年以来,笔者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古代曾“以乐为法,以乐治国”而现代社会亦应借鉴“乐治”思想精华的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反响。该理论的代表作《中国古代的乐与法》一文2005年发表后一个月内即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转载,又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法史》全文转载,同时也被“中国法律信息网”法学论文栏目及其他许多种刊物收录。《中国古代“乐治”问题研究》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已结项的省级项目,由四篇系列论文构成:《以乐治国———中国古代独特的治国方略》、《乐治思想为何为中国所独有》、《西周、先秦哲人乐治观拾粹》、《乐治思想现实意义及前景预测》。至今,通过先后7篇论文已初步建立起了乐治理论的基本框架。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中国法学会、中国文化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及陕西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忱。本文仅反映“以乐治国”理论的一个侧面,并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