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美学的初步思考Initial Thinking of Aesthetics of Law
李庚香;
摘要(Abstract):
从鲍姆嘉登开始的西方美学在经历德国古典美学之后开始进入现代时期。从表现—存在主义美学到"语言学转向"再到后现代主义美学,西文现代美学的发展一波三折。其中,生命美学是现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命美学的观点观照法学,法开始具有了人文关怀的属性,法开始成为人们的精神栖息的家园,法开始成为人们权利的保证。中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提出的"以人为本",更是为法美学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于是,一个新的人文学科,一个新的交叉学科,一个新的边缘学科开始了"静水深流"。
关键词(KeyWords): 法美学;生命美学;生产方式与人性的统一;学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庚香;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法.中国现当代美学:历程与模式[J].新华文摘,2004,(21).
-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
- [3]俞宣孟.本体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525.
- [4][日]阿部正雄.禅与西方思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11.
- [5][美]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
- [6][美]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194.
- [7]杜宴林.法律的人文主义解释[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6.
- [8][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293.
- [9][英]卡莱尔.论英雄和英雄崇拜[M].张志民等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100.
- [10]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19.
- [11]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35.
- [12]梁治平.法意与人情[M].北京:海天出版社,1992.149.
- [13][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35.
- [14][15][16][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M].贺卫方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3,488,318.
- [17][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1.
- [18]袁可嘉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79.
- [19][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M].李桂林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68-169.
- [20]吕世伦等.法的真善美——法美学初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