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事实证明问题研究A Study on the Proof of Sentencing Facts
宋志军;
摘要(Abstract):
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量刑事实和量刑证据纳入法庭审理程序,量刑事实的证明成为量刑程序的核心问题,确立量刑事实的证明规则才能适应量刑程序改革的需要。量刑证据的可采性规则与定罪证据有所不同,具有盖然性的关联性的材料即可成为量刑证据。对量刑事实中的非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应进行严格证明,而非犯罪事实则适用自由证明法则。非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的举证责任由控方承担,并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非犯罪事实由主张者承担举证责任,只需达到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
关键词(KeyWords): 量刑事实;量刑证据;证明责任;证明标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事司法的社会伦理环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JA-820060)
作者(Author): 宋志军;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释义与点评[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278.
- [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1.
- [3]裴苍龄.新证据学论纲[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264.
- [4]王进喜.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订版)条释[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56.
- [5]陈瑞华.论量刑信息的调查[J].法学家,2010,(2).
- [6]陈瑞华.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2-53.
- [7][德]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第24版)[M].吴丽琪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08.
- [8][9][15][17][日]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下卷)[M].张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3,12-13,13,13.
- [10][14][16][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刘迪,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19-220,220-221,220.
- [11][日]石井一正.日本实用刑事证据法[M].陈浩然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20.
- [12]林钰雄.严格证明与刑事证据[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7-8.
- [13]闵春雷.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新探[J].中外法学,2010,(5).
- [18]陈瑞华.量刑程序中的证据规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
- [19]李玉萍.量刑事实证明初论[J].证据科学,2009,(1).
- [20]石浩旭.量刑证据——法官量刑裁量的基础[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4).
- [21]王敏远.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转型[J].法学研究,2011,(5).
- [22]朱孝清.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完善[J].中国法学,2009,(2).
- [23]汪贻飞.论量刑程序中的证明标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4).
- [24]李玉萍.我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设计与构建[J].法律适用,2008,(4).
- [25]张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适用解答[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 ①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
- ①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403条规定:“如果相关证据的证明价值为以下一个或者多个危险所严重超过,则法院可以排除该证据:不公平损害、混淆争点或者误导陪审团、不当拖延、浪费时间或者不必要地出示重复证据。”
- ①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