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立法研究The Legislative Research on Ecological Red Line System in China
李慧玲;王飞午;
摘要(Abstract):
推进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保护我国生态系统的最低要求,也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4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了法律上的确认,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立法依据,但我国现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立法上仍存在立法体系不完备、立法内容过于原则、法律责任不明确或过轻等几大问题。对于立法体系的完善,宜选择基本法与专门法并举的立法模式,在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做出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生态保护红线专项行政法规;在立法内容上,应规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适用范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真正将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制度化、法律化;在法律责任方面,应明晰、强化违反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法律责任;在制度的实施方面,应引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以保障该制度落地实施。
关键词(KeyWords):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立法模式;越线责任;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慧玲;王飞午;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吕红迪,万军,王成新,等.城市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及其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1).
- [2]杨邦杰,高吉喜,邹长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意义[J].中国发展,2014,(1).
- [3]饶胜,张强,牟雪洁.划定生态红线创新生态系统管理[J].环境经济,2012,(6).
- [4]高吉喜.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保护[C].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成都:2014:2039.
- [5]李干杰.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生命线[J].求是,2014,(2).
- [6]陈海嵩.“生态红线”的规范效力与法制化路径——解释论与立法论的双重展开[J].现代法学,2014,(4).
- [7]赵成美.生态保护红线的理论基础、实践意义与管控体系构建[C].中囯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1430.
- [8][英]E.马尔特比等著.康乐、韩兴国等译.生态系统管理:科学与社会管理问题[M].科学出版社,2003.
- [9]王曦.国际环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05.
- [10]李莉.生态红线为民所划[J].环境保护,2014,(21).
- [11]韩德培,陈汉光.环境保护法教程(第七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76.
- [12]赵国青.外国环境法选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 [13]巩固.政府激励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法》修改[J].法学,2013,(1).
- [14]张晏,汪劲.我国环境标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科学,2012,(1).
- [15]刘洪岩.从文本到问题:有关新《环境保护法》的分析和评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 [16]王灿发,江钦辉.论生态红线的法律制度保障[J].环境保护,2014,(1).
- [17][20]王金南,吴文俊,蒋洪强,等.构建国家环境红线管理制度框架体系[J].环境保护,2014,(2).
- [18]信春鹰.环境保护法学习读本[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144-145.
- [19]熊跃辉.发挥环保标准在生态保护红线中的支撑作用[J].环境保护,201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