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警网络舆情的法治解读Legal Interpretation on the Internet Public Sentiment involving the Police
牛广甫
摘要(Abstract):
近年来,涉警网络舆情频发,对伦理道德、传统文化、政府的公信力等造成了冲击。公民法治意识的觉醒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内在动因;警察执法不公或瑕疵是涉警网络舆情高发的主因。在舆情发展的进程中,网民质疑政府公信力的倾向性明显;网民对知情权的诉求强烈。公安机关要通过透明、公平公正执法,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增强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一旦发生涉警网络舆情,公安机关应以合作而非对抗的理念疏导舆情,迅速发表案件事实,有效缓解舆论压力,引导舆论走向。
关键词(KeyWords): 涉警网络舆情;知情权;公平公正执法;合作理念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2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涉警网络舆情的形成机理及其调控”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2400450171)
作者(Author): 牛广甫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2][6][9][10]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 [3][4][7]社评.当前我国社会舆情特点:微博改变舆论传播格局[N].北京日报,2011-08-22.
- [5]吴绍忠,李淑华.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3).
- [8]http://news.ccvic.com/shehuixw/rediangz/2012/0601/199448.shtml.
- [11]郝守才.论法治保障视野下的社会管理创新[J].公民与法,2012,(11).
- [12]李玉娟.网络涉警舆情的特征、影响与应对策略[J].长江论坛,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