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体系在共犯领域之检验——从“共犯与身份”视角展开
柏浪涛;
摘要(Abstract):
四要件体系的整体性和一次性特征,一方面导致无谓地追求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的同一罪名,另一方面无法解决无身份者利用不知情的有身份者实施真正身份犯的案件。而阶层式体系认为共犯的罪名可以保持独立性,"犯罪"概念可以阶层式理解。四要件体系用"主观"、"客观"范畴来构建犯罪论体系,导致无法解决共犯与消极身份的问题。阶层式体系认为共犯本质上是违法阶层的一种特殊形态,违法具有连带性,责任具有个别性。基于此,共犯与身份的若干问题便可得到妥当解决。
关键词(KeyWords): 身份;罪名;违法;责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柏浪涛;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明楷.构建犯罪论体系的方法论[M].中外法学2,010(,1):40.
- [2]高铭暄.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坚持[M].中国法学,2009,(2):10.
- [3]周光权.犯罪论体系的改造[J.]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214.
- [4]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5.
- [5]闫燕.苟兴良等贪污、受贿案———具有两种不同特定身份的人共同实施侵吞企业财产、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A].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办:《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6.
- [6][17][24][38]张明楷.刑法学(第3版)[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3333,50,333,334.
- [7][43]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J].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598,602.
- [8][14][37]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4-1771,77,191.
- [9]陈家林.外国刑法通论[J].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504.
- [10][19]马克昌.犯罪通论[J].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5847,1.
- [11]赵秉志.犯罪主体论[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99-303.
- [12]肖中华.真正身份犯之共犯问题探讨[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1):80.
- [13][16]黎宏.日本刑法精义[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64,350.
- [15][34]黎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764,77.
- [18]李光灿.论共同犯罪[J].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153.
- [20][29][41][日]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新版第2版)[J].黎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55,443,71.
- [21][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J].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83.
- [22]陈子平.论刑法第三十一条之身份或其他特定关系[A].甘添贵等.共犯与身份[C].台湾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14.
- [23]杨涛.查处挪用公款犯罪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96.
- [25]马克昌.论教唆犯[A].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5):16.赵秉志,魏东.论教唆犯的未遂[C].法学家1,999(,3):28.
- [26]赵秉志,魏东.论教唆犯的未遂[J.]法学家,1999(,3):28.
- [27]马克昌.论教唆犯[J].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5):18.
- [28]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第2版)[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22.
- [30]张明楷.以违法和责任构建犯罪论体系[J].现代法学,2009(,6):41.
- [31][42][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第4版)[J].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06.42,425.
- [32]陈世伟.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初探[A].梁根林.犯罪论体系[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40.
- [33][日]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J].王泰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49.
- [35][日]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J].有斐阁,2007.295.
- [36][日]井田良.讲义刑法学.总论[J].有斐阁,2008.441.
- [39][德]克劳斯.罗克辛.正犯与犯罪事实支配理论[A].劳东燕译.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25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8.
- [40][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J].刘明祥,王昭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27.
- [44]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