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UNCLOS时期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律制度分析与展望Analysis and Forecast about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Laws of Fishery Resource after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白洋
摘要(Abstract):
后UNCLOS时期的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是在总可捕量制度为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球性和区域性渔业公约的制定为总可捕量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具体法律保障;区域渔业组织是实施总可捕量制度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制度有如下特点:法律形式多样;以多种手段保障下的产出式控制管理为主;公海渔业保护的国际合作继续深化;执行标准逐步细化量化;责任制渔业和生态系管理成为未来法律制定的主要理念。制度的主要制约因素:规避共同的养护义务是影响制度有效实施的总根源;缺乏统一的分配标准;公海执法有待深入。未来制度走势:区域渔业管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联合执法机制是未来世界渔业管理的主流模式;科学确定总可捕量、制定公正的分配标准以及对非成员国的捕捞规制等问题是未来制度发展过程中亟须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KeyWords): UNCLOS;国际渔业资源保护法;分析;展望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资助项目“生态整体主义视角下的渔业权理论及实施机制研究”的前期理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CFX091)
作者(Author): 白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15]王建廷.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国际法的新发展[J].当代法学,2010,(4).
- [2][8]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61条.
-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63条.
- [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9条.
- [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64条.
- [6]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6条,第117条.
- [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8条.
- [9]遵守协定,第3条,第4条.
- [10]种群协定,第5条,第6条.
- [11]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鱼类种群养护和管理公约,第10条.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美国海岸外渔业协定,第3条.
- [13]李宗龙.从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的实践看捕鱼实体在国际渔业法上的法律地位[D].台北:东吴大学,2007,(49).
- [14][18][30]The 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and Aquaculture 2008[EB/OL].http://www.fao.org/docrep/011/i0250e/i0250e00.htm.2012-01-16.
- [16]罗豪才.公域之治中的软法[N].法制日报,2005-12-15.
- [17][23][29]刘小兵,孙海文.国际渔业管理现状和趋势[M].中国水产,2008,(10).
- [19][24]林连钱,黄硕琳.公海渔业制度浅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5,(5).
- [20]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鱼类种群养护和管理公约.附录A.
- [2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全球环境展望2008[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85.
- [22]白洋.渔业配额制度的起源及内在法律特征探析[J].学术交流,2011,(6).
- [25]白洋.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建设两型社会的法律思考[J].桂海论丛,2012,(2).
- [26]帕特莎·波尼,埃伦·波义尔.国际法与环境[M].那力,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4.
- [27]种群协定,第8-12条.
- [28]白洋.渔业配额制度的起源、特点及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