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法制之吏治境遇:道德虚张与法律萎缩及其他——以明初重典治吏为背景的一种文化解析
方潇
摘要(Abstract):
中国古代吏治是个普遍现象 ,但吏治不仅是个法律问题 ,而且还是个政治问题、历史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文化问题。从吏治的具体运作看 ,各个王朝自然有其各具特色的吏治 ,但其又是古代普遍吏治制度文化中的一环 ,从而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贯通性。本文选取明初重典治吏为切入点及解构背景 ,对中国传统吏治力求进行一种既特殊又贯通性的法律文化解析。在传统体制语境下 ,一方面 ,专制体制文化使得道德在本质上只是君主和臣子们维护自身利益的一层面纱 ;另一方面 ,由于道德对法律领域的人为越占 ,使得法律在狭小的时空得以非良性的生长。道德的虚张声势和法律的萎缩生长 ,不仅明代如此 ,其他封建朝代也大凡如此。于是 ,在传统语境中 ,即使在明初重典治吏这种较为极端的方略下 ,由于法律和道德的双双衰微 ,吏治永远只是古代君王心中的“痛”。
关键词(KeyWords): 重典治吏;传统吏治;文化解析;道德虚张;法律萎缩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方潇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梁治平.法律文化:方法还是其他[A].法律的文化解释[C].北京:三联书店,1998.杨一凡.洪武法律典籍考证[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90-102.
- 杨一凡.明初重典考[A].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0.
- 杨一凡.明初重典考[A].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梁治平.法律文化:方法还是其他[A].法律的文化解释[C].北京:三联书店,1998.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4.
- 黄先生是研治明史的学者,他认为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 杨一凡.明初重典考[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52.
- 刘辰.《国初事迹》。
- 杨一凡.洪武法律典籍考证[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91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83.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94.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92.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92.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2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65.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60.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57.
-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103-104.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90.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97.
- 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30.不像对意大利或希腊人而言,借鉴法国或德国的法典更多只具有技术上的意义。而由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治模式转向西方传统意义上的法治模式,则根本上是一种文化选择。
- 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6.
- 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4.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139.
- 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49.
- 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3.
- 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