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诉上访终结制度:实然与应然
宋旺兴;
摘要(Abstract):
涉诉上访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历史的逻辑和现实的必然,再审制度与上访制度将长期共存,涉诉上访制度必须规范。涉诉上访制度的长期性并不表明涉诉上访就没完没了,终结是现实所需、是制度逻辑、既有制度的倡导又有实践的证明。终结的核心在于如何终结,它不是取消上访制度,不是甩包袱,不是妥协。而是依据特定的原则、由特定的主体,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法达到终结结果。终结需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程序予以保障,需要完善法律并有很多后续的工作要做。
关键词(KeyWords): 上访;涉诉上访;终结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宋旺兴;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1.
- [2][12][13]李宏勃.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上访[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156,196.
- [3]陈柏峰.缠诉、上访与新中国法律传统.http:blog.Chinacourt.Org/wp-profilel.Phh/p=51029,2008-02-01.
- [4]袁方成.公民权利与法治框架下的上访制改革度,学说连线网http://www.xslx.com/szrp/shts/2005-01-13-18132.htm.
- [5]王亚新.民事再审程序的反思与重构[J].法商研究,2006,(4):22.
- [6][7][11]左卫民等.最高法院研究[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06,406,401.
- [8]彭东昱.完善民事诉讼法破解“申诉难”[J].中国人大,2007.
- [9]苏力.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J].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76.
- [10]于建嵘.上访制度动摇国家治理根基[J].改革内参,2004,(31):29-31.
- [14][台]民事诉讼法之研讨(五)[J].台湾三民书局,1958.36.
- [15]陈柏峰.缠诉、上访与新中国法律传统-法律转型时期的缠诉问题[J].中外法学,2004,(2).
- [16]金国华,汤笑天.上访制度改革研究[J].法律出版社,2007.217.
- [17]罗登亮.我国民事程序改革的路径选择-何种审级制度之下设置民事再审程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1.
- [18]王亚新.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整体的程序设计-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出发点[M].中国审判,2007,(5):181-182.
- [19]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上访救济[J].法学研究,2004,(3):66.
- ①见《最高法院副院长沈德咏在2001全国年审判监督工作会议的讲话》,将“五无限”概括为申诉的主体、时间、审级、次数及理由五个方面的无限性。
- ①“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永谈审判监督工作和审判监督改革”,载《审判监督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 ①《瞭望》新闻周刊:《中央要求各级政法部门要公开公正地处理好涉法上访》,2009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