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 最低生活保障权平等保护简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

    林莉红;汪燕;

    平等保护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权并不意味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绝对无差别。应根据相对无差别理论,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并不意味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一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必须考虑相关因素,重新依据是否拥有生产资料并结合经常居住地两项标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类别,对不同人群的最低生活实施分类救助。

    2009年05期 v.24;No.116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78 ]
  • 论农村低保户的医疗保障

    熊勇先;

    保护公民健康权是我国政府应尽的国际义务和宪法义务,医疗保障制度是保障健康权的重要制度。根据补充性原则,政府在行政给付中的义务处于第二位,但是由于农村低保户在经济能力上的特殊性,其医疗保障中政府应承担主导作用,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完善我国农村低保户医疗保障制度。

    2009年05期 v.24;No.116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73 ]
  • 宪法权利视角下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沈小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征地农民的大量增加似乎不可避免。虽然中央明确要求要"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但目前被征地农民的现实状况仍不容乐观。在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的情形下,被征地农民整体生活状况日益陷入贫困,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迫切。从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宪法权利着眼,按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来构建公平、有效、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关键所在。

    2009年05期 v.24;No.116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29 ]

法学经纬

  • 浅议清代河政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赵晓耕;赵启飞;

    河政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可以简称为"河印"①关系。本文简要探讨了清代河道总督和沿河地方督抚的关系,包括东河总督与河南、山东二省巡抚的关系,南河总督与两江总督的关系;河员与地方州县印官的关系;对当代"河印"关系在黄河防汛层面上也作了简要探讨。

    2009年05期 v.24;No.116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39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67 ]
  • 影响行政裁决制度产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视角

    王小红;

    一个国家行政裁决制度是否发达,与该国是否存在法律职业主义传统、采用何种民事诉讼模式、是否严格区分公法与私法、是否存在大量的专门法院以及是否有外来因素影响密切相关。分析影响行政裁决制度产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9年05期 v.24;No.116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4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4 ]
  • 法治视野下警察行政强制权的界定

    张国平;

    警察行政强制权是我国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在法治视野下需要厘清其基本概念并加强规制。警察行政强制权是警察行政权的一种具体形式,同时也是行政强制权在警察法领域的具体化。

    2009年05期 v.24;No.116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7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5 ]
  • 建设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与法律对策

    董伟霞;

    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意义上说,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选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各级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探索。为民众提供服务是政府唯一的目的,但并不是说,只要为了民众的利益,就可以为所欲为,还要注重"实现"的方式。为防止将民众利益作为个别人谋取私利的幌子,我们必须健全服务型政府的各项制度。

    2009年05期 v.24;No.11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6 ]
  • 挂钩型理财产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潘修平;王卫国;

    挂钩型理财产品,是指该产品的收益与一些指标相挂钩。挂钩的指标五花八门,挂钩的方法有正向挂钩、反向挂钩、双向挂钩、组合挂钩等。商业银行对募集的理财资金的运用与所挂钩指标毫无关系,二者在不同体系中各自运行。投资者与商业银行之间是一种射幸合同关系。由于投资者对理财资金没有"理财利益",所以挂钩型理财产品带有一部分博彩性质。笔者认为,挂钩指标不宜过多、过滥。在挂钩方式上,尽量采取正向挂钩的方式。商业银行应尽量将理财资金用于与挂钩指标同行业的投资,使资金运用与指标之间建立起一定的关联关系。中国银监会应对挂钩型理财产品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对资金的运用应当进行严格监管。

    2009年05期 v.24;No.116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4 ]
  • 论合伙股东

    沈贵明;刘瞳;

    合伙可以享有股东资格,具有法理学、民法学和公司法学上的理论依据。合伙可以通过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方式获得股东资格,但合伙股东的资格取得,应当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即具有合伙协议、有权利行使人以及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合伙股东所享有的股份财产及相应的权利属于全体合伙人,但合伙应当确定专人代表合伙行使合伙股东权利。

    2009年05期 v.24;No.116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2 ]
  • 商事登记的界定及其价值取向

    吴长波;朱明月;

    商事登记是指登记申请人按照法律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旨在确认商事主体的主体资格、营业资格及其他重大事项的申请,并由主管机关依法对申请事项审核登记的一系列法律行为。商事登记过程中行政机关的登记行为应为行政确认,而非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的价值取向为安全和效率,其中效率优先,兼顾安全,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商事登记立法及实践意义重大。

    2009年05期 v.24;No.116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42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301 ]
  • 论循环经济法的性质与理念

    王斐民;

    从性质上看,循环经济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统一,是经济法与环境资源法的统一。在循环经济立法中应当体现资源本位法和行为本位法相统一、财产法和人文法相统一的理念。

    2009年05期 v.24;No.11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5 ]
  • 论小区电信设施建设纠纷多发的原因及解决纠纷的法律途径——以小区基站建设纠纷为视点

    蒋蕊;

    准确界定与小区电信设施建设相关法律关系的性质,对于合理确定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减少因电信设施建设产生的纠纷,具有重要意义。电信设施的建设与业主利益密切相关,在处理小区电信设施纠纷时,既要保护小区业主的权利,同时又要对该权利加以限制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009年05期 v.24;No.116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2 ]
  • 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分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的思考

    张锋;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案件的集中管辖包括民事和行政确权案件的集中管辖,其目的在于确保知识产权授权标准的一致性和权利内容的统一性。但现行的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行政诉讼体制、商标、专利侵权民事诉讼体制却不利于上述目的的实现。应当进一步集中部分与知识产权有关案件的管辖,以体现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律性。

    2009年05期 v.24;No.116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3 ]
  • 浅析股东派生诉讼的主体资格

    周海岭;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进股东派生诉讼,弥补了我国公司立法空白,然而这种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适应和完善。本文对股东派生诉讼的诉讼主体资格限定提出了构想和建议。

    2009年05期 v.24;No.116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3 ]
  • 高等法学职业教育的特征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杨健燕;

    高等法学职业教育主要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实务型的法律职业人才。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需要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009年05期 v.24;No.116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2 ]
  • 裁判文书写作的技术调适

    马明利;

    裁判文书改革既需要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探索,同时也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改革,显然,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制度层面的改革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迅速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需要从裁判文书写作的技术层面入手。从宏观、中观、微观方面阐述裁判文书写作技术的调适,对于提高裁判文书写作的质量,实现裁判文书的功能,具有现实意义。

    2009年05期 v.24;No.116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6 ]
  • 英国社区法律咨询服务概述

    朱昆;

    英国社区法律咨询服务,是英国法律援助制度之一的社区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法律服务委员会提供的专项资金支持下,社区法律咨询服务与独立的法律咨询组织和律师合作,为广大经济困难的英国居民提供丰富的、保密且独立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在我国加大法律援助宣传教育工作之际,十分值得我国借鉴。

    2009年05期 v.24;No.116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9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30 ]
  • 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护——以“人肉搜索”为研究视角

    刘琳璘;

    探讨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在中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面对"人肉搜索"带来的对个人隐私的现实侵犯,隐私权以基本人权的面目纷纷进入各国宪法保护的范围。隐私权在我国仍然不被看做是一项独立的权利,在中国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国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呈现出了单纯依靠民法保护的不足,尤其是加强网络隐私的保护更加具有紧迫性。

    2009年05期 v.24;No.116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32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48 ]
  • 重刑下的拷问——以社会防卫为视角看待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重刑”之策

    刘霜;李海良;

    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了修改,本文拟从社会防卫角度理性看待此修刑之举,提出增设"拒不申报财产罪",修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罪名罪状和行贿罪个罪处罚条款的立法建言,以期修正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无奈的法理尴尬,在司法实践中达到应有之效。

    2009年05期 v.24;No.116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2 ]

立法建议

  • 完善我国环境刑法的几点思考

    周珂;宋德新;

    完善我国环境刑法,使其更好地实现保护环境,惩罚环境犯罪行为,预防环境犯罪的功能,有效遏制环境犯罪行为,用法律制裁来遏制环境恶化趋势,以维护公众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权及生态利益。

    2009年05期 v.24;No.116 12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60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51 ]
  • 论债权让与通知的主体

    申建平;

    让与通知主体的规定与各国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没有必然联系。正是因为让与通知前受让人并未成为受让债权的债权人,更应赋予受让人通知主体的资格。以可能有欺诈现象的发生为由而否认受让人的通知资格不能成立。我国《合同法》第八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过于狭隘,有必要予以修正。从保护债务人履行安全的角度考虑,受让人为让与通知时,必须提出取得债权的证据。

    2009年05期 v.24;No.116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66 ]
  • 物权法定原则研究——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五条

    刘磊;

    物权法定原则是指创设的物权非属法律规定的种类,则不具有物权效力。现有的学者提出的若干采用该原则的根据不成立。物权法定原则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其能否发挥作用与公示制度的发达程度息息相关。传统的物权法定方法遭遇了现实的困境,为克服这种困境,应当采用新型物权法定方法,设定认可非法律明确规定的物权的抽象条件,包括可以公示、不违反强行法规定、用益物权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而担保物权以就其标的物变价、清偿债务为目的。

    2009年05期 v.24;No.116 13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41 ]

土地制度问题研究

  • 新时期农地流转纠纷仲裁解决机制探析

    李长健;梁菊;

    农地流转制度逐步确立和深入推行之后,随之而来的纠纷势必增多,农地流转纠纷能否得到高效及时的化解事关我国新一轮土地政策的成败。检视我国农地流转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现状,结合试点实际情况,反思仲裁中尚存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透视农地流转纠纷的激增给仲裁带来的巨大挑战和考验,从制度规范、组织运行及外部环境优化等层面搭建公正高效的仲裁解决机制。通过举证责任倒置、巡回仲裁庭、多元联动执行等制度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完善农地流转纠纷仲裁机制,为我国新一轮土地政策的推行铺平道路。

    2009年05期 v.24;No.116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46 ]
  • 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中土地发展权的配置

    田春雷;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亮点在于打破了政府的征地垄断权,农民集体可依法享有土地发展收益。这一新政策为正在进行的《土地管理法》修改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给予农民集体的土地发展收益更加稳固确定的保护,在土地管理法的修改过程中,立法者有必要将土地发展收益上升为农民集体的土地发展权。同时有必要将农地转用审批制度与土地发展权制度结合,以实现保护农地与合理分配土地发展收益的双重目的。

    2009年05期 v.24;No.116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37 ]
  •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析

    张义华;张安毅;

    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发展市场经济、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要同时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替代土地在农村的保障功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改革也要循序渐进。

    2009年05期 v.24;No.116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5 ]

婚姻法研究

  • 婚约制度的构建研究

    刘建霞;

    法律对婚约之效力、诉讼主体的确认、彩礼归属、损害赔偿、责任承担等诸多具体问题的规定几乎空白,成为司法机关无力解决的一系列难题,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严重现象,且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婚约制度将对填补我国婚约立法,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09年05期 v.24;No.116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2 ]
  • 论离婚损害赔偿与婚内侵权

    林雅;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着不足,现实婚姻生活中也有建立婚内侵权责任制度的需求,但不能用婚内侵权责任制度修改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中的离婚要件。婚内侵权责任制度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并行的两个不同的制度,有着不同的功能、构成要件,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竞合关系。

    2009年05期 v.24;No.116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2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36 ]
  • 夫妻擅自处分共同房产行为的法律效力研究

    计红;

    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房产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善意取得是无权处分的特别情形,应优先适用。善意取得之时,应先确定善意取得的构成然后随之认定合同为有效。非善意取得之时,则涉及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的适用问题。

    2009年05期 v.24;No.116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39 ]

法学博士生论坛

  • 论权利救济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治意义——以刑事诉讼权利与权力冲突为分析视角

    龙建明;

    权利救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权利救济关系着公民权利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而公民权利保障是任何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条件;权利救济关系着能否对国家权力滥用进行有效防范,而防范国家权力滥用则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权利救济关系着公民与国家之间冲突能否得到和平解决,而冲突的和平解决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尺;权利救济还关系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刑事司法协助,而国与国之间良好的司法协助是和谐社会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2009年05期 v.24;No.116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6 ]
  •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之我见

    谭阿勇;

    死亡赔偿金是根据对受害人的预期收入进行合理的估算后对其继承人的财产损失的一种补偿,其数额的计算必须真正能够体现被害人的收入状况,才能够真正维护其继承人的财产权利。因民事主体个体能力有差异,死亡赔偿金数额的计算不能订立同一标准,应允许合理差别。

    2009年05期 v.24;No.116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9 ]
  •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

    韩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过程中提出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逻辑性、包容性和主导性的鲜明内在特征,为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构筑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其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与深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石和社会主义道德旗帜,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05期 v.24;No.116 18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2 ]
  • 结果加重犯结构分析

    郭莉;

    结果加重犯的客观结构,理论上通常认为是基本行为导致加重结果的一行为双结果形态。然而,结果加重犯在客观上实为一种双行为双结果的结构,其加重结果是由基本行为与后续行为累积造成,且基本行为本身蕴含发生重结果的风险。从主观结构看,结果加重犯也不似通说那样广泛,存在基本犯罪是故意而对加重结果是过失或故意,及基本行为是过失加重结果也为过失的结果加重犯。而基本犯罪是过失加重结果是故意的并不属于结果加重犯的范畴,此种情形只能成立该重结果的故意犯罪或是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实质竞合。

    2009年05期 v.24;No.116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