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 释“干照”——从“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宋代田宅诉讼说起

    陈景良;

    宋代社会,契约文书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深化及土地权利的分离,广泛地应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干照"作为"田宅诉讼"中各类契约文书的通称,也因其具有示信、客观真实的证据作用而成为宋代司法判词的常用语。"干照"是宋代社会及司法活动中的固有词汇,它真实地反映着唐宋的社会变革,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语言符号置于宋代社会结构的网络中,其背后反映的是宋代司法结构的变化与司法传统的转型。

    2012年06期 v.27;No.134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1032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306 ]

法学纵横

  • 论央地法律关系中的宪法主体及其利益博弈

    苗连营;吴礼宁;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宪法学上的一个基本命题,受到多方宪法主体的影响。由于宪法基础的缺失,我国央地关系的协调呈现出了较多的非理性色彩。为此,就必须透过多方宪法主体之间的博弈与互动,理解和把握央地法律关系的实质和全貌,在宪政层面上实现央地间的规范性分权,构建起制度化的公平、公正的利益博弈机制。

    2012年06期 v.27;No.134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57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88 ]
  •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特征及其对策

    莫洪宪;

    有组织犯罪绝对数量大;其首犯、主犯多有暴力犯罪的前科,几乎全是边缘化人群;多以合法外衣掩饰其违法犯罪行为,以暴力、恐吓手段攫取暴利;呈现专业化、家族化的特征;多有保护伞。控制有组织犯罪依赖于立法专门化、一体化;切实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刑罚体系,重视并努力做好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工作;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化社会政策,减少边缘人口。

    2012年06期 v.27;No.134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617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315 ]
  •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调查与研究

    张伟;

    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应以我国社会生活方式与婚姻家庭观念变化为背景,在现有诉讼方式和调解方式并行的纠纷解决机制基础上,了解调查调解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探讨如何加强与完善婚姻家庭调解制度,特别是基层社区调解。为促进婚姻家庭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重构婚姻家庭调解制度和完善家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提出完善诉讼模式和调解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如设立专门的家事法庭和附设家事调解委员会及制定特殊程序与证据规则,在《民事诉讼法》中增设家事诉讼程序,条件成熟时制定专门的家事诉讼法;应完善与细化婚姻家庭案件调解流程与规则;应将人民调解作为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前置程序等,以期为相关立法及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法理依据和数据支撑。

    2012年06期 v.27;No.134 4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2K]
    [下载次数:1835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96 ]
  • 美国反补贴法的“前世”与“今生”——以4105法案为界

    胡加祥;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取反补贴措施的国家。关贸总协议成立之前,美国的反补贴法是具有代表性的反补贴法律规范。伴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美国反补贴法也在进一步完善,不仅增加了"国内产业损害"的实质性要求,还修订了征收反补贴税和启动司法审查的具体程序,规定了行政当局初裁和终裁的期限,赋予国内生产商申请法律救济的途径。反补贴法还授权总统就补贴协议与外国进行谈判。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反补贴法在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上却一直语焉不详,这与同出一辙的反倾销法形成鲜明对比。2012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使用反补贴税法案》(4105法案),明确了反补贴法既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也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这在美国反补贴立法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

    2012年06期 v.27;No.134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73 ]
  • 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的自由裁量权探析——以金融危机应对和指导性案例为中心

    彭奕;彭小铮;

    法官自由裁量权在两大法系中都是存在的,其在涉外民商事领域的功效尤为凸显。我国现行涉外民商事立法主动或被动地赋予了法官在涉外民商事审判中极大的自由裁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通过使得涉外民商事法律适用法迈进了一步,但是立法的局限性进步仅仅是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自由裁量权由过去的空洞无序迈向有序。正值我国指导性案例成行之初,借助该契机,在建立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领域指导性案例体系的同时,实现法官在该领域自由裁量权的突破,弥补和修正立法的不足,也为金融危机等情势提供应对路径。

    2012年06期 v.27;No.134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3 ]
  • 论港澳台地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及其对我国大陆的启示

    曾加;吕东锋;

    通过对我国港澳台地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立法现状和司法适用进行梳理,认为港澳台地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各具特色兼有不足。大陆地区已于201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法律适用法》,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仍不完善。可以借鉴港澳台地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经验,将名称统一为公共秩序,明确公共秩序的内涵和限制其适用范围,区分国际公共秩序和区际公共秩序,选择"客观说"作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标准,在排除外国法或外域法适用后首选与纠纷有最密切联系地的法律,然后再考虑我国大陆地区的本地法。

    2012年06期 v.27;No.134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87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41 ]
  • 循环经济法视野下公众参与机制及其保障

    俞金香;杨国平;

    公众参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循环经济法视野下公众参与机制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公民参与的环境权;政府公开有关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信息;健全的非政府组织。根据循环经济公众参与机制的基本要素和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公众参与的现状与不足,从确保公民可实施的环境权、扩大循环经济信息的"公开性"及"透明度"、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资源环境及生态管理、优化公众参与的平台和程序等方面构建了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支持保障机制。

    2012年06期 v.27;No.134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63 ]
  • 劳动公益诉讼:劳动公益权保护困境的出路

    王兰玉;

    劳动权从狭义的工作权到广义劳动权,从个别劳动权到集体劳动权,其已发展为一个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的权利体系。劳动者的权利结构中,除劳动者个人权利外,还存在着劳动公益权,其享有和受益者是现代工业社会的整个劳动者阶层,而非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其往往由工会组织来具体行使,且在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社会权属性和强烈的公益属性。现有非诉机制对劳动公益权保护的乏力和传统诉讼机制对劳动公益权保护的局限性导致劳动公益权困境的存在,分析公益诉讼的优势所在,并提出劳动公益诉讼制度,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和举证责任方面尝试构建。

    2012年06期 v.27;No.134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50 ]

土地法律问题研究

  • 论政府公权力对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侵害及其治理

    韩松;

    当前政府公权力侵害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十分严重。对这一问题的治理需要从四个层面考虑:一是从治本之举考虑拟制地方政府追究土地财政的动因;二是改革和完善土地征收与出让制度;三是建立严格的土地征收问责责任制;四是司法权有效制衡行政征收权。

    2012年06期 v.27;No.134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582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72 ]
  • 论征转分离制度的合理性及其改良

    刘云生;徐文;

    从"征转分离"基础理论及其与征转一体的比较出发,分别从制度创新与功能定位层面对"征转分离"制度在突破体制僵化、完成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扼守耕地红线等方面所做贡献进行评析。随后对制度合理性展开质疑并提出改良建议:通过对"征"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避免政府角色错位与制度性寻租所导致的土地增值利益垄断化现象的出现,并通过区分征收与征购、限制解释公共利益,以确定各区域土地发展权价值计算公式;通过对"转"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当放开集体土地入市路径,单独设立非公益需要农用地转用程序,并借鉴土地银行运营模式,实现概括征收范围限定化;通过对"分离"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兼顾公平与正义,重塑政治信任,并实现土地增值利益的共享。

    2012年06期 v.27;No.134 112-12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20 ]

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

  • 量刑事实证明问题研究

    宋志军;

    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量刑事实和量刑证据纳入法庭审理程序,量刑事实的证明成为量刑程序的核心问题,确立量刑事实的证明规则才能适应量刑程序改革的需要。量刑证据的可采性规则与定罪证据有所不同,具有盖然性的关联性的材料即可成为量刑证据。对量刑事实中的非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应进行严格证明,而非犯罪事实则适用自由证明法则。非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的举证责任由控方承担,并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非犯罪事实由主张者承担举证责任,只需达到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

    2012年06期 v.27;No.134 12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90 ]
  • 公诉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的误区与对策——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之评析

    程捷;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就公诉案件而言,如果片面地将该条文理解为人民检察院承担所有案件事实的举证责任将陷入认识误区。应该从举证责任性质以及待证事实分类两个方面去重新解读新刑诉法第四十九条的规范内容,并借助于适当配套机制去缓解实践中因举证责任分配所带来的证明困境。

    2012年06期 v.27;No.134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9 ]
  • 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如实回答义务的冲突与平衡

    李建东;

    新刑事诉讼法在规定"任何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同时,又保留了1996年刑事诉讼法原有"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两者抵牾,必将导致司法实践中的困惑和冲突。必须认真对待两者的冲突,顺应刑事诉讼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的实现为导向,兼顾司法实践需求,降低法律自身的冲突,避免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这一法律原则落空,应提升法官的心证能力,去除对口供的路径依赖心理,实现从人证到物证侦查模式的转变,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降低非法获取口供的诱因,以实现对两者冲突的平衡。

    2012年06期 v.27;No.134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97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2 ]

法学博士生论坛

  • 宪法价值影响下的国有资产监管原则

    谷道敏;

    宪法的价值能够影响到国有资产监管的原则、目标以及具体的法律和制度。国有资产监管要遵循法治原则,依法而为、有法必依,并防范人治思维。有限政府和权力制约原则是控制政府过度干预、促进企业自主经营的重要保障,也是降低代理成本的重要依赖。民主是国有资产监管的合法性来源之一,也是监管的重要方法。国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在宪法上的地位未必是平等的,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也应当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并接受市场竞争。

    2012年06期 v.27;No.134 146-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08 ]
  • 中国律师职业伦理为什么成为问题?

    索站超;

    中国律师职业伦理的出现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与律师角色定位的变化有紧密关联,是制度改革的必然产物。然而,中国律师的职业伦理问题之所以较为突出,还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制度移植中的误读,如对党派性理论和商业化的片面理解,导致律师职业伦理出现偏差;二是制度的缺损与不足,使得律师职业缺乏必要的伦理训练和有效约束;三是律师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和差异,使律师职业格外引人关注,并易于遭受负面评价。

    2012年06期 v.27;No.134 154-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213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38 ]
  • 论构成要件与刑事政策的关系

    许海霞;

    刑法学是最为精确的法学。而这样的精确不仅仅是教义学的缜密的逻辑推导,还应在建构逻辑推导之前就以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作为价值基础奠基这样的逻辑大厦。这样的刑法学是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融合的成果,能够成为这样的最为精确的学科。"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翻译到教义学语言中就是犯罪论的"有效益犯罪论体系"、刑罚论的"例外规律——量刑反制定罪"以及行刑论的"刑事和解对教义学的价值回归"这样的一系列重大范畴。构成要件作为犯罪论体系最为基础的阶层,对于犯罪成立的定型、区分、个别化、推定等诸多功能,使得追求有效益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建构,又必须以之为入口(本文以刑事政策的视角观察构成要件的理论沿革。进而介绍罗克辛教授以刑事政策为导向进行建构引导的构成要件理论变革。最后对刑事政策在我国刑法教义学建构的结构和解构的范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2012年06期 v.27;No.134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5 ]
  •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保护、保证与保障

    高壮华;

    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本次立法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也规定为主要任务之一。在刑事诉讼中作为法律用语的"保护"、"保证"与"保障",其含义相对趋于特定化:保护的对象一般是实体权利或利益;保证一般是指通过履行职责行为过程保证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实现;保障的对象一般是指易受职权行为侵害的权利和利益。

    2012年06期 v.27;No.134 168-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7 ]
  • 法国对逃税的刑事制裁及其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

    周微;

    法国与中国的税收制度和法律体系大相径庭。法国《税务总法》中不仅规定了逃税犯罪及其刑事制裁,还规定了税收违法行为及其行政制裁。法国实体法中规定的逃税罪的犯罪构成、概念界定、刑法制裁等方面都有我国逃税罪立法值得借鉴的地方。法国税收制度在立法与司法中遇到的问题也值得我国反思。

    2012年06期 v.27;No.134 177-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55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56 ]
  • 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正当性与局限性——兼论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的重构

    丁婷;

    公司僵局是公司特有的治理机制导致的内部运行失灵状态,与公司纯粹商业意义上的经营困难无关。因此,解散公司、结束经营并非公司僵局的必然后果。虽然司法救济公司僵局具有必要性,但司法救济本身具有局限性,应保持一定的限度。我国法律规定的公司僵局司法救济途径只有强制解散公司一种,这种以消灭公司为代价来解除公司僵局的救济方式,成本过于高昂。我国应拓展公司僵局司法救济途径,规定强制解散公司的替代措施,强制解散公司只是在公司处于治理僵局且丧失经营能力时的最后救济手段。

    2012年06期 v.27;No.134 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65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65 ]

  • 更名启事

    <正>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11〕806号),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更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主办单位由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变更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法学学术专业期刊,本刊将秉承原来的办刊宗旨、办刊理念与风格,立志弘扬法治精神,追寻学术前沿,倾力打造特色品牌。

    2012年06期 v.27;No.134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5 ]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总目录

    <正>~~

    2012年06期 v.27;No.134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3 ]
  • 投稿要求及注释体例

    <正>一、投稿要求(一)来稿应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原创性,切勿一稿多投。本刊不退来稿,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二)来稿篇幅一般在1万至2万字之间,特别优秀论文不在此限,本刊尤为欢迎论证充分、挖掘深刻、极具学术价值的洪钟大吕之作。(三)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技术处理和删节,不同意者请予以说明。

    2012年06期 v.27;No.134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