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多才;
<正> 1994年7月5日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并将于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下简称《房地产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房地产管理法律。该法为在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实施房地产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城市规划区外的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从事房地产开发,交易活动以及实施房地产管理,参照《房地产法》执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对加强城市房地产的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拟就《房地产法》规定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用地、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和房地产权属登记等项制度谈谈个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1994年03期 No.34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政举;
<正> 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是国家赔偿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所谓的国家赔偿责任构成,是指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承担因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赔偿的权利"。据此,笔者认为,国家赔偿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构成要件:
1994年03期 No.3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立新;
<正> 侵权行为是侵权行为法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对于这样一个事关重大的法学概念,无论是在立法、司法上,还是在学说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为人们所共同接受的准确界定。本文拟就侵权行为这一概念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准确地分析、确定其内涵和外延。一、立法、司法上的侵权行为概念侵权行为的概念,直接源于罗马法的私犯概念。学者指出:罗马法上私犯的概念,是指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这是现代人对私犯所下的定义,并不是罗马法本来的定义。按照权威的查士丁尼《法学总论》第四卷第一篇"侵权行为所发生的债务"的规定,侵权行为
1994年03期 No.3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34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友亮;司莉;
<正>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改编权是原作作者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具体到作品的改编,却并非都由作者自已去实施,在一般情况下,多是由作者授权他人来进行这项工作.近年来,因作品改编而引起的著作权纠份,时有发生。从司法实践反映的情况来看。一般地改编原有作品未得到原作作者的授权和未按规定向其支付报酬,改编者的改编行为已构成侵权行为这一点都比较容易认定。然而,问题在于,如果某作者是受前已存在的作品思想的启发或者说是"借助"原有作品的某些思想和主题因素,而创作出新的作品,这种作品是否属于改编作品?对此则存在着认识
1994年03期 No.34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邸瑛琪;陆咏歌;
<正> 一、公司犯罪主体的范围公司犯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它的确切含义应该是公司实施的犯罪行为和对公司实施的犯罪行为,而公司犯罪主体也应分为公司实施的犯罪行为的主体和对公司实施的犯罪行为的主体。前者是指以公司为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后者是指以公司为犯罪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我国公司法第十章法律责任部分规定了十九项与公司有关的犯
1994年03期 No.3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天源;马国华;
<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改革刑事审判制度,改进庭审方式,建立一套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严惩犯罪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制度和方法,已势在必行。本文拟就刑事庭审方式的改革谈几点意见。
1994年03期 No.34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芳文;
<正> 我国刑法第157规定的防害公务罪,对惩治妨害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正常活动的犯罪行为,保障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搞好社会管理,维护公共秩序,起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以及防害公务犯罪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立法机关又在近20部新颁行的单行刑事法律、法令和非刑事法律中规定了处罚妨害公务罪的刑事责任条款,使该罪的立法日趋缜密。因此,有必要根据现行法律,结合司法实践,对防害公务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再研究,以供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研究参考.
1994年03期 No.34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宝兰;
<正> 收容审查是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特别是打击流窜犯罪分子时所采用的一种治安行政性强制措施.从60年代初至今,我国公安机关运用这一手段无论是对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还是对揭露、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社会各界对这一措施被公安机关有时当作刑事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中大量使用,却反映十分强烈.法学界对收容审查的认识、观点不一,尤其是对收容审查的利弊和立废问题争论不休。有的认
1994年03期 No.3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