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成思
2000年8月 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专利法》修正案,新修订的《专利法》对解决专利授权与无效程序中与“在先权”冲突的问题,专利侵权的构成要件和损失赔偿额的计算等问题做了规定。 1990年9月 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著作权法》,迄今已经十年了。本文根据我国《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的规定,结合有关国际条约及外国知识产权法的规定,深入探讨和论述了我国侵权法理论的误区与进步。
2000年06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立新
中国立法机关正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草案的起草工作。2000年8月,有关专家、学者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草案·专家建议稿)》进行了第一次讨论。这次座谈会围绕民事证据概念的界定、民事举证责任、证据种类、市前程序中的证据交换和当事人交叉询问、举证时限、质证和认证、法院对证据的审查和证据调查权限、证明规则如何制定、各种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提出了意见。特别是对中国民事证据法的总体结构的设计,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这里是对这次研讨会对上述问题讨论意见的综述。
2000年06期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范忠信
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性经济形态,其根本特征是个体小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规模简单再生产不断重复。这一特征,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政治法律传统。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的基本政治构思及体制结构,国家的民事性法律规范,国家的行政及有关规范,无不体现了小农经济所决定国家体制和法律小农家庭化家法化的风格,也体现了对小农经济秩序的无微不至的保护。
2000年06期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82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章武生,张其山
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是国内外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由于该理论自身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者们至今尚未对此达成共识。从整体上看,民事诉讼法学界对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探讨遵循了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主张对证明责任进行抽象统一分配;另一种主张对证明责任根据个案情况具体分配。以往学说基本上是沿着其中某一种思路发展的,而缺乏对两种分配方式之间的交流性研究。本文首先对证明责任的内涵加以界定,而后通过对现代几种代表性学说的分析和评价,论述以上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性,据此提出结合法律要件分类税和利益衡平说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体系,最后分析我国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研究现状及体系构建。
2000年06期 2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56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韩长印
依我国现行立法规定,只有企业法人有破产能力,自然人和非法人组织不具有破产能力。而依有关司法解释,于企业法人无力清偿债务时,如果没有破产申请的提出,则只能采取强制执行的优先主义;而企业法人以外的其他主体无力清偿债务时,则只能采取强制执行上的平等主义。本文通过对强制执行优先主义和平等主义的对比分析,主张及早修改现行破产法,及早赋予公民和非法人组织以破产能力,进而在债务人出现破产原因并且两种个别执行体例均可能无益于债权人利益平等保护的情况下,给债权人和债务人一种在个别强制执行以及破产这一概括强制执行两种模式之间的选择权,通过破产程序的选择运用,倡导其追求债权平等的终极理念。这样做,相对于现行单纯的优先主义或平等主义的个别执行,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在制度上无疑会更为充分和完备。
2000年06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839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王连峰,李娟
因特网在数十年的时间内风行全球,成为融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全球性传播媒体,也成为著作权和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的全新课题。网络作品是其保护的重点对象。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的三个法律特征,提出了网络作品发展与现有著作权制度和著作权理论中冲突较为明显、极需法律规范的三个问题,并分为三个层次加以论述,提出其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2000年06期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金多才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中美、中欧谈判达成协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在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认真研究我国商标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对于修改我国《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完善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商标注册制度、注册不当商标撤销制度、商标管理的执法程序和商标专用权保护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做了深入探讨。
2000年06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明海
典型的股东权诉讼是指股东因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向法院提起的要求保护其股东权利的诉讼。除了典型的股东权诉讼之外,还有通过诉讼股东权、司法估价和股东资格诉讼三种特殊的股东权诉讼。本文对上述三种特殊的股东权诉讼进行了研究,对正确处理特殊的股东权纠纷案件、保护股东的合法权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0年06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卫平
本文就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与我国诉讼法中的证人资格问题进行了比较,对法人单位、侦查人员、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及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和年幼的人等能否作为证人进行了探讨。
2000年06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文嫔
本文阐释了利他契约的概念、特征、主要类型,并就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对进一步的合同法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2000年06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凤垒
法的继承性是法在发展中固有的必然属性,本文就法的继承性、法的继承性与法的阶级性的关系、法的继承性的意义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2000年06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北庚2000年06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书文
本文以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将刑罚功能分为基本功能(本质功能)与附属功能(非本质功能)两个层次,进而分析了各层次之具体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绘制了一幅崭新的刑罚功能理论图景,提出了诸如“基本功能是附属功能之前提与基础”、“附属功能是基本功能之最终归属与追求”等观点;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对于刑罚功能认识上存在的两个误区,即重基本功能而轻附属功能、重经济补偿功能而轻矫正功能。
2000年06期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肖永平
本文在简述美国法律教育历史的基础上,归纳出美国法律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了我国现行法律教育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我国法律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2000年06期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胜军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原有的民事判决书制作格式和内容已明显不能适应审判实践的需要,应当进行根本的改革。本文就我国第一审和第二审民事判决书制作改革的基本思路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2000年06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刚,张力2000年06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俊卿
本文对当前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主体、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指出了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严格执行现行民事诉讼法之上。
2000年06期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新建,梁华斌
本文对我国无限防卫权立法化的价值及其缺陷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无限防卫权的刑事立法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弊大于利,建议在修订我国现行《刑法》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并借鉴国外立法例完善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2000年06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勇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超过保证期间后保证人在债权人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的效力,实践中认识不一。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该行为的效力,指出如果债权人没有在合同规定或法定的保证期间内对保证人主张权利,超过保证期间后,即使保证人在债权人的催收通知书上签字,也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000年06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深溪,刘桂兰
本文揭示了农村恶势力的表现形态、活动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崛起、扩张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有效治理的可行性对策。
2000年06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波2000年06期 119-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梁颖灏2000年06期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