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

    郑成思

    在当今世界,信息网络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高新技术。本文在分析、论证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加强法律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外国的作法及立法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在信息网络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2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上)

    杨立新

    人身损害赔偿是侵权行为法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50多年来,中国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对于全面保护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而言,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司法实践的操作中,人身损害赔偿的一些赔偿项目和具体赔偿办法也需要改进和统一。在即将开始制定民法典和《侵权行为法》的时候,认真研究人身损害赔偿的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对于制定完善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01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188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遗产赠与的伦理与法理──杭州“小保姆受遗赠案”的几点分析

    范忠信

    遗产赠与是继承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实际上的继承方式之一,遗产赠与不得违背作为继承法基础的伦理和法理。杭州小保姆受赠百万元遗产一案的判决,虽然符合现行成文法,但实际上已经违背了伦理和法理。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此案判决对伦理和法理的损害,认为法律不应允许被继承人用遗嘱方式实际剥夺无过错的继承人的继承权,应尽快设立遗嘱遗赠情形下的“特留份”制度。

    2002年01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785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台湾关系企业中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兼谈台湾关系企业的公司立法

    叶秋华,魏强

    由于关系企业的特殊性质,台湾公司法突破了一般法人所遵循的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原则,对关系企业的弱势群体的权益进行特殊保护。台湾公司法通过借鉴和引进美国判例法和德国股份法的部分立法精神,确立了对从属公司、从属公司债权人和小股东利益进行保护的立法宗旨。在该立法精神的指导下,台湾公司法增订了关系企业章,该章明确规定了对从属公司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的具体规则。

    2002年01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

    肖建国

    民事举证责任具有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双重含义,民事举证责任的性质依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结果责任,结果责任制约了举证责任的本质。针对理论界关于举证责任性质的“权利说”、“义务说”、“权利责任说”,作者提出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主张“风险负担说”。

    2002年01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44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仲裁程序的公正观与主体性价值

    肖建华

    仲裁程序就是为促进程序公正和效益价值顺利实现的途径,促进程序当事人主体地位的充分实现的途径,仲裁法应当围绕这些目标予以修改和完善。

    2002年01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542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比较研究

    金多才

    《巴黎公约》第6条之二规定了对驰名商标实行特殊保护的原则,《TRIPS协议》在《巴黎公约》的基础上,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问题做了规定。1999年9月20日至29日,在日内瓦召开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大会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大会第34届系列会议上,通过了《保护驰名商标联合建议》,该《建议》是WIPO首次确立的保护驰名商标国际协调的共同标准。通过对《巴黎公约》、《TRIPS协议》、法国和我国关于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已经全部履行了《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规定的对驰名商标给予特殊保护的义务;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与国际最高标准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中法两国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各有特色。

    2002年01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一般人格权的本质与功用──兼论对宪法私法化的思考

    马存利,李晨

    一般人格权是由德国法院用判例的形式确立的概念。就其本质而言,它是私法领域的一种权利,其主体具有普遍性;其客体是抽象人格利益,囊括了公法与私法上的利益;其权利内容的延伸性。就其功用来说,它在于“创法”、深化对人权的认识以及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防止公法以弥补漏洞为由向私法的渗透,是私法自治的屏障。

    2002年01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传统典权制度的演变及其在未来民商立法中的改造

    王明锁

    典权制度是中国特有的制度,为近现代中国民法所规定,亦为不少注重法学本土资源的民法学者所乐道。关于典权之性质与存废问题,学界素有不同认识。对其性质,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特种物权三说;对其命运存废,有保留与废除两说。本文从典制的根据、特征与功用方面着意分析,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典制已失其基础,显向担保制度功能转变,故主张将传统物权法中的典权制度改造为典押担保这样一种新的担保制度,并在未来的民商立法中对之子债的担保中予以规定。

    2002年01期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672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论严格责任犯罪之合理性

    花俏溪

    制定和适用严格责任犯罪的法律规范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在论证严格责任犯罪含义的基础上,对严格责任犯罪的合理性问题给以了必要的阐述,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有关方面的立法建议,以图更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刑罚制度。

    2002年01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讼学、讼师与士大夫──宋代司法传统的转型及其意义

    陈景良

    讼学与讼师是宋代社会转型下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它不仅反映着当时社会喜言财利的“好讼”风尚,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猛烈地冲击着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司法防线,影响和改铸着宋代的司法传统。本文从多层次互动的角度论证了讼学、讼师与士大夫的对立与融合,打破了以往学术界只重视二者对立,而轻忽其融合的偏颇,为人们重新认识二者的关系及其司法传统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2002年01期 5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2416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德国法的中古渊源

    曾尔恕,张彩凤,崔琳琳

    2002年01期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法国民法的历史变迁

    刘艺工

    法国民法历史悠久,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首创和典范,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大革命期间和拿破仑时代以及19世纪末以来三个历史时期对法国民法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考察。

    2002年01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77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WTO“相同”产品双重标准的缺陷与解决办法

    韩龙

    WTO相同产品的标准问题关系到国内措施是否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由于国内政策目标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冲突,在这一问题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标准即文本标准和情势标准,二者都具有明显缺陷。本文在对原有标准批判和借鉴的基础上,对解决相同产品的标准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效率标准,以求得国内政策目标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平衡和对我国产生有利影响。

    2002年01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转化犯及相关立法研究

    王俊平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依××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的规定相当多,其中,有的属于转化犯的规定。立足于刑法的规定,对转化犯进行理论上的研讨与分析,对于刑法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01期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422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之考量

    吴宏耀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在刑事追诉活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住。在我国现行制度下,立案程序的有关规定体现了“甄别案件、区别对待”的思路,而且尤其突出了立案程序对人权保障所具有的法律价值。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现行立案程序规定无论是在人权保障方面,还是在案件输入、程序分流等方面均存在着严重的功能缺陷。为此,在侦查制度强化侦查行为司法控制的前提下,本文试图探寻我国刑事立案程序模式的改革路径。

    2002年01期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行政行为无效若干问题研究

    章志远

    行政行为的无效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基本范畴,其存在的理论依据是行政行为公定力的有限性,并以公民权利抵制行政权力为其价值归依。文章在探讨行政行为无效的原因及其后果的基础之上,对建立我国的行政行为无效制度提出了若干理论及对策上的基本构想。

    2002年01期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反倾销立法的缺陷和完善

    方潇

    反倾销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规定的保护国内产业免遭倾销损害的一种有力措施。本文从我国反倾销法的启动、与国际反倾销法GATT1994年《反倾销守则》的比较以及我国国情等角度,综合分析了我国反倾销法进行反思、修改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且较为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反倾销法的若干建议。

    2002年01期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计算机软件的立法思考

    刘凯,范锐敏

    本文通过对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国际条约和各国立法的做法,对计算机软件的主体、内容、合理使用、以及软件最终用户方面,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2002年01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对破产案件审判监督若干问题的思考

    刘冠华

    2002年01期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我国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霍冰

    2002年01期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派生诉讼制度研究

    贺小丽

    2002年01期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张新予,曹爱民

    2002年01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