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利明;
物权法草案坚持了平等保护原则,既体现了物权法反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立法目的,而且也使物权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基本国情,不仅坚持了正确的立法方向,而且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006年03期 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317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尹田;
所有制是经济学的范畴,财产权是法学的范畴。凡属存在于公法领域的国家财产,为公共利益的载体,其地位高于私人财产,但凡属存在于私法领域的国家财产,则被视为个别利益的载体,其权利由法人(公法人或者私法人)享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财产权归集体企业法人享有;农村集体土地因权利主体缺位,导致农村集体所有制与集体财产所有权之间无法达成法律技术的转换,但因集体土地及其他集体财产而设定的他物权关系,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一旦进入民事领域,即成为私法上的民事主体(法人)所享有的一种“私”的利益,与自然人和其他法人财产具有同等的民法地位。就个人财产而言,财产与身份相剥离,是近代社会以来的基本原则。物权法是财产保护法而非财产分配法,不具有矫正不合理分配制度的功能,即使现存法律框架范围内的分配制度存在某种不合理性,也只能通过改变分配法律的方式进行调整,但对于已经形成的分配结果,却必须予以平等的法律保护,这是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
2006年03期 6-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768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杨立新;
对物权法草案是照抄照搬外国物权法的观点不是实事求是的。我国物权法草案是一部独具中国特色的法律草案,具体表现在所有权体系的构建、对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和规则的设计、对国有资产的保护以及对城市居民住宅所有人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及其规则的确定。因此,物权法草案适合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当尽早通过立法程序确定下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调整财产归属和利用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
2006年03期 12-1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5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明瑞;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提出的社会建设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决定了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制定物权法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需要,是保障社会充满活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
2006年03期 17-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6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万一;
物权法是民法的核心内容,如何正确评价物权法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和其他法律一样,物权法的作用同样具有有限性,它无法解决诸如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物权法对国有财产和私人财产所采取的平等保护原则,并不意味着否定国家所有权的特殊地位。在物权的立法中必须解决好借鉴与继承的关系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一套既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可得到广泛社会接受的社会主义物权法律制度。
2006年03期 21-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9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柳经纬;
当前,物权立法的任务尚未完成,我们应当坚持继受和创新的原则,既要深入研究和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物权法律文化,也要深入探讨我国的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好物权法,最终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法典化使命。
2006年03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艳林;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2006年03期 30-3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3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芳;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2006年03期 32-3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56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徐楠轩;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2006年03期 34-3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4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郁峰;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2006年03期 36-3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436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戴晶;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2006年03期 38-3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73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汪江连;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2006年03期 40-4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843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刘芳;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2006年03期 41-4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8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温世扬;周珺;
英美新闻侵权损害赔偿主要包括一般损害赔偿、特殊损害赔偿与惩罚性损害赔偿。与大陆法系国家相比,其损害赔偿的数额相对较高,这对新闻自由和公众知情权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新闻侵权诉讼中,被告可以举证证明自己已经道歉或进行了更正、原告已经获得赔偿或已经起诉请求赔偿、原告本身名誉不佳等等,以此要求法庭减轻其损害赔偿责任。
2006年03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3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信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格式合同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格式合同在提高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完善我国的格式合同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2006年03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杜文聪;王瑞;
最高额抵押权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为现今多数国家民法,如德国、日本、瑞士等国民法所承认。我国的《担保法》亦对最高额抵押权作了规定。由于最高额抵押权在我国是一项新的法律制度,而《担保法》的规定又十分简单,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2006年03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11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刘涛;赵晓耕;
免与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两种适用于官吏犯罪的规定,它们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然而,两者在性质、适用范围、具体操作、法律后果上均有共同点和差异之处,笔者在此予以浅析。
2006年03期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温慧辉;
《周礼》中的“悬灋象魏”是统治者公布治理国家的一些制度性安排,一些学者从“成文法”的角度,认为春秋时期“郑铸刑书、晋铸刑鼎”是中国最早公布成文法之举措,从而怀疑其为晚出或是理想中的制度。其实,从史籍记载分析可知悬象之制由来已久,只不过《周礼》烦琐地描述很大程度上确实带有理想成分,这也反映了作者希望法令公布,并由官府进行宣传解释,以便让百姓知法守法的愿望和要求。事实上,“象魏之灋”也是由国家机关按一定程序编纂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并且朝廷在悬法象魏之后,有关部门的长官还要率领属员前往认真观读,说明也是公布了的成文法。因此,“象魏之灋”以及“铸刑鼎”、“铸刑书”这种使法律条文化、固定化的行为,不仅保留了政府对刑法的最高解释权即只有统治者所颁布的成文法条才是真正的法律,还确立了君主任意定罪处刑的特权,从而使法律与君主的罪刑擅断权达到和谐统一。
2006年03期 6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61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妍;
目前我国企业法人以非正常方式退出市场的问题较为突出,大量的企业采取不进行年检或对被吊销营业执照采取放任态度等方式退出市场,严重影响了经济秩序的稳定。与此同时,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也矛盾重重,漏洞百出,很多制度的设计为企业法人非正常退出市场提供了便利和可能,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对此问题有一定的弥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但也是法治经济,企业法人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都应遵守相应的规则,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06年03期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吕明瑜;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因具有严重的反竞争性而成为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对象。依据行为的性质与目的不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可分为妨碍性滥用和剥削性滥用两大类,此两类滥用行为对竞争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看,主要包括掠夺性定价、瓶颈垄断、差别待遇、独家交易、搭售以及支配企业对包括供应商、顾客和最终消费者在内的各种交易相对人索取不合理的垄断暴利高价等;而各类中不同具体形式的滥用行为对竞争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2006年03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77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李振民;
现代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美国单层制董事会的独立董事监督模式,一是德国双层制董事会的监事会监督模式。我国在建构股份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模式方面,应借鉴法国的立法思路采任选制,即允许章程自由选择美国独立董事监督模式或德国监事会监督模式,并在各自模式基础之上进行科学的制度建构。唯有如此,方能建立起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公司监督机制,真正有效实现我国公司治理之目标。
2006年03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利英;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特点,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在激励创新、促进国际间技术流动和完善市场方面对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发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影响就业、产生市场垄断和提高模仿成本等方面的消极后果,目的是为充分发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作用,必须在提高技术发展和吸收能力、促进市场竞争、完善反垄断法等几方面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条件。
2006年03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德玲;
TR IPS协议以及《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均规定了驰名商标(well-known trademark),并给以特殊法律保护。可以说对驰名商标提供特殊的法律保护已是国际惯例。新修订的《商标法》以及2002年9月15日实施的《商标法实施条例》对驰名商标保护作了规定。200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对驰名商标认定采取了“被动认定,个案保护”的国际通行做法,从而使得我国驰名商标保护体系接近于完善。但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还应当按照国际标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
2006年03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成;
“法官后语”是近年来人民法院为了配合裁判文书改革而进行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在具体的应用和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着不少敏感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阐明和解决,本文所做的就是这样一项工作。
2006年03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何学斌;
我国的侦查学研究从上世纪30年代起,至今已逾七十余年,但迄今为止,学界内外对于侦查学的学科性质仍是莫衷一是,观点众多。这与今时今日之侦查学的发展水平极不适应。本文从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学界观点等角度入手,展开对侦查学学科性质的讨论。
2006年03期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三木;汪再祥;
近年来,关于安乐死立法的建议越来越多,但这些建议大多缺乏体系性思考。从法律体系和法律效力来讲,安乐死立法更适合用法律形式,而不是法规形式,同时,在具体立法过程中,还要考虑与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相关法律的衔接问题。
2006年03期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4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晁根芳;
确立单位自首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关于它的理论研讨却急需深化;确立单位自首制度有充足的根据;认定单位自首的关键是看自首人能否代表单位意志、供述单位整体的犯罪事实。
2006年03期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崔凯璇;
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犯罪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协助与国家管理机能的发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解决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钥匙,是杜绝网络犯罪产生的根本,是完善推行素质教育的保证和解决网络犯罪的有效渠道。
2006年03期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焦科龙;
《立法法》采取列举的方式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现实意义。但它的规定存在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央和地方立法工作中出现的混乱和无序等现象。对于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应当以其制约因素为切入点,进而分析目前立法规定和立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厘清我国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划分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
2006年03期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218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罗强;
物之所在地法原则是国际私法中关于涉外物权法律适用规则中的一项重要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物权和财产权领域产生了诸多新的问题。为适应新的情况,有必要对传统的涉外物权领域的冲突规范进行重构,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最大化地克服物之所在地法原则固有的局限性。克服的方法主要在于引入弹性连接点,即通过引入最密切联系原则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使传统的物之所在地法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重要冲突法原则跟上时代的发展,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6年03期 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76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琼;
《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兼与孟勤国、张素华先生商榷》一文,既建基于没有读懂其批驳的原文,在推理过程、提出的论点、论据方面也存在不足。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法人人格无因果关系,公司独立责任也不是股东有限责任的前提和条件。
2006年03期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峰峰;
2005年10月17日,小泉又一次参拜了靖国神社,这是他任首相以来的第五次参拜。虽然形式上类似于私人参拜,但是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性行为,违反了日本宪法第20条第3款的政教分离原则。
2006年03期 14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银翠;
给付行政作为现代行政的一项基本职能,虽然不同于传统的规制行政,但亦应遵循法治主义的基本原则。给付行政大致可分为供给行政、资助行政和社会保障行政等领域。以资助行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资助行政行为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从资助资金、资助规则、资助程序以及对资助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等角度,分析对资助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以促进该领域的法治建设。
2006年03期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晓景;
现行水法对流域管理的规定存在着诸多缺陷,表现为流域管理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缺乏对政府行为的制衡机制及市场机制的引入;缺乏流域内相关利益人对流域管理的参与机制。流域管理的法律安排应以流域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确立独立的权威的综合性流域管理机构;确立流域管理司法审查制度来审查政府流域管理的短视行为;设立流域社群组织,合理行使流域管理权力;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流域管理效率的提高。
2006年03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