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保英;
与其说现代行政法是在历史断代的基础上对行政法的一个称谓,还不如说它本身就是对行政法时代精神的揭示。然而,现代行政法的精神已经不能与当今法治进程以及时代变奏相同步,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刻画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称之为现代行政法的时代已经终结,而新的行政法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新的行政法时代就是后现代行政法时代。后现代行政法是对现代行政法的否定,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及其他方面的基础,如技术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等。人本属性、私权属性、民治属性、科学属性、创新属性等构成了它的精神实质,而渊源的多元性、参数的技术性、关系的对等性、调控方式的数字性、规制程度的自律性等是其最基本的法律形式。
2006年04期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774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中野正俊;张军建;
在信托法中,受益人可对受托人违反信托本旨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行使撤销权。受益人的撤销权并非是独立于受益权之外的一种特殊权利,而是派生于受益权。受益权以受益人对受托人的给付请求权为核心,涵盖了作为其附随性权利的撤销权。就其效果而言,受益人的撤销权虽有物权性的一面,但也有债权性的一面,不能只因其具有一部分物权性的效果就断言受益权非债权。受益人撤销权作为最终的救济手段在信托法的适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04期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872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谢哲胜;
契约自由是私法自治的基础,而为私法自治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契约自由又称为契约自治,借由契约自治产生福祉,原则上符合公共利益,因此,法制上采取契约自由原则。然而契约自治有不完美处,包括独占、公共财、外部性和公平性的情形,无法借由契约自治达到福祉极大,因而有必要借由司法裁判和行政机关对契约加以管制,可是管制也有成本,包括制度的成本、牺牲效率及其他(如贪污腐化)的成本。因此契约自治与管制应取得平衡,将契约自治仍作为契约法原则,管制则以必要为限,限于管制所促成的利益多于管制的成本的情形。
2006年04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曾品杰;
从我国台湾地区债务不履行之发展趋势,发现近来台湾地区最高法院的判决,对于从给付义务之违反、附随义务之违反以及不完全给付的法律关系,着墨甚多,理由构成多属严谨,似乎已经点出我国台湾地区契约法未来的研究方向,殊值重视。
2006年04期 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古振晖;
就法规的纵切面言,有必要全面的从民法通则的规定起,探讨集体所有之主体定位与国家监督机制;就法规的横切面言,有必要衡量整体地籍整理的程度,以决定是否建立登记生效制度,并从市场的观点,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任意转让的自由度,或从政策的角度,从农业用地常须为转作、转用的限制着手整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等。
2006年04期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建顺;
现代国家的行政以实现人民福祉或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其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行政介入的过程必须体现为对公共利益或者人民福祉的追求,体现为对市民、市场的补充性,体现为对诸多主体、诸多价值和诸多利益的均衡性。对于新世纪中国行政法制建设和行政法学理论研究来说,架构科学的行政评价的标准和体系,既是迫切的任务,又是远大的课题。如何克服政府介入的消极作用,确保行政进行自我拘束,防止其从宪法所确立的责任体系中分离出去,是各国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依法律行政”本身意味着法律赋予行政以框架和秩序,设定其权限范围,赋予其相应的裁量余地。行政法学不仅要分析行政国家的现状,而且还必须开拓对行政权力规范和制约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形成能够作为政府权力运作行动指南的法哲学和法治观念。科学的行政法学原理和理论体系的任务,就是要抑制行政国家的消极作用,同时又要充分利用行政国家中行政权的积极能动作用,建立健全民主主义的参与机制,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共利益并保护和发展个体利益。
2006年04期 5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141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胡肖华;李云霖;
村民选举权之特质应由其概念、特征及其与公民选举权的区别组成。村民选举权是指村民依法享有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会议代表和村民小组长等成员的权利,是村庄经济关系在村民的社会性政治权利中的集中反映。村民选举权兼有社会性政治权利、自治性权利、经济性权利的特征。村民选举权与公民选举权在权利属性和适用法律、享有权利的主体身份及两者所依托之组织的性质、与经济利益联系的紧密度、权利行使方式与所受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影响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2006年04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宋雅芳;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上一个最为基本的范畴,由于理论研究视野的局限和实用主义的误导,我国行政法学界相当一部分人曾一度对我国传统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提出了诸多质疑。从完善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和行政程序立法的视角来看,正确认识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至为关键。本文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具体行政行为内涵的演进出发,分析并探讨了学术界对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界定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本文对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的认识。
2006年04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0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冯举;
在依法治国的宪法原则下,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已经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目前,对依法行政的理论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可理论成果在行政执法实践中的应用却不尽人意。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使理论成果能够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
2006年04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景文;
当代中国在立法实践中法律移植有三种不同形式,即有关涉外法律方面借鉴外国法,在国内事务领域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在全球化条件下制定国内法参照国际标准。
2006年04期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854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李声炜;
法官自由裁量权本身意味着法官必须在两个以上的合法答案中做出选择。但这种选择并非局限于法律范围。法官在自由裁量时,往往是法律之外的因素决定了法官的处理方案。而法官却可以通过判决书的书面方式进行掩饰。
2006年04期 97-10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汪公文;
从文明共享的角度来看待法律移植问题,是一条有益的途径。但是如果不理清文明共享的“认同”、“认异”问题,则不可能对法律精神有深入的理解,亦不可能对法律是否可以移植以及如何移植的问题做出合理阐释。在法治中国的今天,探讨这一问题深具意义。
2006年04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柳经纬;
修订后的《公司法》第13条对法定代表人作了新的规定,扩大了法定代表人的备选范围。但是,这一修订基本上维持了原有的单一性的法定代表人制,并没有解决原有体制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它将经理作为法定代表人的备选人,势必改变传统公司的权力配置,滋生出更多的法律问题。公司代表权的安排还是应当回到公司自治的原则上来,回复传统的董事代表制。
2006年04期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14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张新宝;明俊;
对于医疗过失之证明,不能直接适用一般之过错侵权责任,令原告(患者方)承担举证责任;而应当采用特殊之规则以减轻患者一方关于医疗过失的举证责任。为衡平医患双方之权益,削弱医方在医疗诉讼中的优势地位,我国现行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对医疗过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要求医方就自身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未来的民法典制定应当吸收过错推定原则,但司法实践中,法官可灵活运用多种规则来分配医疗过失之举证责任。
2006年04期 11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335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朱广新;
在大陆法上,先履行抗辩其实是合同不履行的抗辩或同时履行的抗辩的内涵之一。《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1.3条首次将先履行抗辩权规定为一项独立规则,我国《合同法》为矫正司法实践对双务合同之牵连性的认识缺陷,借鉴《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1.3条,对先履行抗辩权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先履行抗辩权并非《合同法》所独创。《合同法》应借鉴大陆法的做法,将诚信原则明定为判断后给付一方能否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基础。为避免合同关系陷于僵持状态,先履行抗辩权在行使上应注意与合同解除制度相匹配。
2006年04期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47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魏磊杰;王明锁;
分时度假合同是契合人类多元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合同。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对该合同有相对完善的法律规制制度。但在我国尚付之阙如。因此笔者建议:应将分时度假合同成文法化;立法时应参照一些国际组织的规范立法和行业规定,同时要结合我国当前休假制度、冷静期制度、格式合同的异常条款绝对无效制度以及开发商的信息披露和保证制度等等有效应对格式合同之弊端的制度都应当准确和全面地予以规定。
2006年04期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3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赵转;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两大法系通过学说、判例及立法渐次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债的相对性体现了债的对内效力,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则体现了债的对外效力,二者并行不悖。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并未泯灭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也未赋予债权普遍的对世效力。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为诚实信用原则。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构成要件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2006年04期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白慧颖;
我国原本就是文明古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丰厚,地理标志不胜枚举。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更多的地理标志也在形成当中,所以地理标志保护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特殊的意义,但相关制度存在诸多矛盾冲突,引发实践中许多纷争,因此必须在制度建设与法律资源利用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2006年04期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霍冰;
物权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银行亦不例外。为此,我们对《物权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业务的开展。该草案将对银行产生有利的影响,比如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增加了最高额质押这种担保形式、建立了方便快捷的统一登记制度等,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银行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草案给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银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的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将来的动产抵押以及居住权制度等,都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该草案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银行的应对措施。
2006年04期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谢佑平;江涌;
尽管国内学者对沉默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主要是从内涵挖掘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缺少从外延方面的类型化探索。沉默权从不同标准出发主要可以分为绝对的沉默权和相对的沉默权、行为意义上的沉默权和结果意义上的沉默权、明示的沉默权和默示的沉默权、显性的沉默权和隐性的沉默权以及审讯沉默权和审判沉默权。我国事实上已经确立了结果意义上的、默示的、隐性的、相对的沉默权制度,在现阶段没有必要引进行为意义上的、明示的、显性的审讯沉默权制度。
2006年04期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5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钊作俊;
刑法是从轻适用还是从重适用,不仅是刑法效力范围理论中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基础性课题,而且事关刑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机能显现,关系着刑法在强大的国家保护与弱小的人权保障的博奕过程中如何寻求一种平衡。基于比较的视角,立足于有利于行为人的立场,对刑法适用中的从轻原则及其彻底实现、从轻原则的运用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因应对策进行深入研讨,无论是对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年04期 158-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亚刚;何荣功;
制定我国《反恐怖法》须与我国缔结或签署的国际条约相协调,须明确我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将我国恐怖主义与特定民族和宗教相联系,加强国际合作,坚持独立自主。
2006年04期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褚耿芳;
剥夺政治权利,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一种刑罚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在立法及适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剥夺政治权利的并罚及减刑的适用,应引起刑事立法及理论研究的重视。
2006年04期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振雷;
立足《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衔接与融合,探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刑法基础:治安处罚体系的构建与刑罚模式的借鉴;治安管理处罚范围与犯罪行为的对接;复杂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裁量处罚与罪数形态理论的移植。旨在提出具有实用性的执法建议。
2006年04期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72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冯宇平;
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情形下,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立法滞后、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监控机制尚未形成等。因此,为了顺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确保社区矫正的有效性,实现刑罪的目的,加快社区矫正法制化建设,有必要从实体上、程序上、组织上加强和完善社会矫正制度。
2006年04期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李佳勋;
所谓法益,其基本含义即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各个部门法的设立与存续都是为了保护其专属的法益,经济法也不例外,但由于经济法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且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演进,因此,要探究经济法的法益必须先说明经济法的法理渊源,然后进一步说明经济法的价值所在,并从中理解经济法的法益。
2006年04期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夏志红;
“生态倾销”(eco-dumping)是欧美国家80年代中期针对环境标准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同“社会倾销”一样,完全有别于一般产品倾销。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名义上的合理性、提法上的巧妙性以及手段上的隐蔽性,已成为发达国家打着生态旗号要求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标准,背后则隐藏了其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即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的本性。
2006年04期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何殿英;
《体育法》颁行已历十年,其立法宗旨、立法技术、立法的价值取向等诸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对之进行修改是完全必要的。但《体育法》的修改应以宪法为指导,体现宪法精神与宪政理念,贯彻宪法的基本原则。
2006年04期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周艳红;
2003年9月,《法律援助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正式确立。在条例实施的两年多来,法律援助工作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经济、社会、法治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相关因素的制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严重阻碍了法律援助制度的顺利发展,如宣传力度不够、经费匮乏、机构设置混乱、人员不稳定问题等。提出在现有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用以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很有必要。
2006年04期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61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秀梅;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兴起,国际法的立法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国际法立法模式正在由传统的“国家间立法”转向“国家间立法”与“跨国立法”并存的多元化立法模式。从全球治理的视角来看,作为国际秩序中与国家、国际政府组织并存的第三种力量,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行为体,并在跨国立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所从事的主要是事务性的立法和法律的编纂,制定的主要为国际软法,但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遵守。同时国际非政府组织还进一步推动和影响了国家间立法。
2006年04期 20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77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华;
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发展潮流,中国的发展不能脱离这一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国的犯罪状况也不容乐观,社会治安形势非常严峻。我们既要看到在现代化建设的一定阶段犯罪增长有着必然性;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是可以实现的。
2006年04期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付成;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称谓并不科学,因它不是在任何情形下都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人们通常讨论的“公司人格否认”充其量称为股东有限责任除外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原本的涵义为彻底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与国外的公司设立无效或撤销内涵一致。当然,有时两者会有竞合,但两者的内涵和适用情形不同,并非同一概念。
2006年04期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林;
居住权起源于罗马法,后为欧陆各国民法典所承袭。本文根据物权法的发展趋势,就居住权是房屋这一财产在财产体系中的地位提高的必然反映、居住权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利用效益、有利于发挥家庭职能等几个方面说明了在我国物权法中确认居住权这一物权形式的必要性。因此,设计出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居住权制度,是制定我国未来民法典的迫切任务。
2006年04期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伟功;
中国加入WTO后,我们的经济环境、国际环境、体制环境和政治环境均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法学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发展机遇,迎接挑战,使法学与时俱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法治与民主建设,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关键在于确立新的教学理念,以使大批具有非凡创造力、富有开拓精神、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的高素质法学人才脱颖而出。
2006年04期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平;
搞清技术秘密的表现形式,掌握技术信息非公知性的判定方法,做好被诉侵权人技术信息与权利人技术秘密相似性的查证,科学地确定侵权的赔偿数额,是技术秘密司法保护中的难点和重要内容。本文试图结合近年来我省知识产权的审判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赘述。
2006年04期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裴小梅;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水平、教学规模、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源的多种媒体表现形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教材形式和教师的传输模式。笔者受“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的启发,对政法类院校司法鉴定学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进行粗浅研究,试图设计出“纸质教材+导学光盘+学习卡+学科网站(或网页)+司法鉴定中心(实践)”的新形态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模式,以期实现为教学活动全程服务的理念。
2006年04期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谭阿勇;
在2006年人大的立法规划中,新破产法草案如能通过审议,将要很快颁布和实施。其中职工劳动债权的优先清偿顺序应如何确定,在立法过程中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问题。企业破产时对职工劳动债权应当予以充分清偿,这是职工在破产法上应享有的重要权利。但是草案将范围如此之广的职工劳动债权全部放在物权担保债权之前清偿的立法模式显然违背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也没有法理依据对其支持,更是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不符。
2006年04期 22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静;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残缺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受到巨大影响,如何保护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问题,成为各国法律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关于离婚后未成年人监护抚养制度立法之缺陷进行评析,并提出了完善立法的构想。
2006年04期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2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小涛;
受教育权的内容应包括凡是和公民受教育相关的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带有国家义务的性质,是一项宪法权利;通过承认宪法在司法领域的直接效力,在诉讼中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
2006年04期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5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村;
警务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解决一些执法不公等问题的重要举措;防止和减少公安机关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促使公安机关廉洁、高效地运行;提高公安机关行政工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2006年04期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梦欣;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跨文化教育。作为外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们学会语言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们了解社会文化差异,使之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2006年04期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翁玉玲;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自产生就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唐代是一个大繁荣和大动荡都经历过的朝代,诗歌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得到了极大发展,从而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回顾诗歌发展历程对唐代诗歌重点讨论,来检视诗歌与政治的关系,就会发现:诗歌与政治的关系就是反映与被反映、渗透与相互渗透的关系。
2006年04期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1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