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财产权与物权
郑成思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郑成思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②见 Peter Drahos“A Philosophy of IP”, 1996,published by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Ltd England,at P4
- ③那句话是说:“劳动不是一切财产的源泉。自然界也如劳动一样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正是由各种使用价值所构成!”
- ④参见史尚宽著《物权法论》,台湾荣泰印书馆1957年版,第353—354页。
- ⑤参看该协议英文原文文本第4条与第5条。
- ⑥参看B·尼古拉斯(Nicholas)著《罗马法导论》(An Intnduction to Roman Law),1967年,牛津英文版,第 105页至 123页。据A·特儒勒(Troller)在《无形产权》(1983年德文版)一书中的考证,“知识产权”这一术语,一直到18世纪30年代才开始被使用。参看 F·德塞蒙特著《瑞士版权法》, 1996年,美国 Matthew and Bender出版公司。
- ⑦统计数字转引自《人民日报》1984年6月13日第7版。并参看《世界经济导报》1984年12月3日,第4版。
- ⑧参看《世界经济导报》1984年12月10日第4版,《国际贸易问题》杂志,1984年第6期,第11页。
- ⑨参看《国际贸易译丛》杂志,1982年第2期第20页,1983年第1期第27页。
- ⑩参看《国际贸易》杂志,1984年第 12期第 19页,并参看《人民日报》1982年 10月 15日,第 2版。
- [11]见《人民日报》1985年1月23日,第1版。
- [12]在新技术革命中,人们把不同产业分为三种类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第一种指的是技术水平低,需要消耗较多活劳动的产业;第二种指的是平均每人占用的固定资金较多,因而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消耗较多的产业;第三种指那些需要较多科学技术工作者运用先进技术的产业,尤指软件化产品的生产行业。
- [13]见贝尔著《专利与对外贸易》(Patat and Fobogn Trad),载《国际工业产权与版权》杂志(IIC), 1984年第 5期,第 570页。
- [14]见《欧洲知识产权》(EIPR)杂志,牛津英文版,1984年第7期,第177页。
- [15]见《工商行政管理研究》1997年9月号,第33页。
- [16]参见 Chpyright World月刊,1997年 5月号,伦敦版,第 14页。
- [17]参看《中日商标与商品通讯》199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