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 v.33;No.169(05) 125-13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不能未遂与可能未遂的处罚根据
On the Punishment Legitimacy of the Impossible and Possible Attempt

克劳斯·罗克辛,张志钢

摘要(Abstract):

从刑事政策角度而言,是否处罚不能未遂以及对之给予何种程度的处罚,无论在德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富争议的[2]。不能未遂的两类主要情形是工具不能未遂和对象不能未遂[3]。第一类情形,如行为人误以为手枪已上膛,以杀人的故意扣动扳机。第二类情形的案例则是,行为人朝预想的睡在床上的人开枪,不过事实上该人不久前已因心脏病死亡。在理论上,这两类不能未遂也可能同时发生,比如,行为人企图射杀某人时,没能认识到该人已经死亡且他自己的手枪也没有上膛。

关键词(KeyWords): 不能未遂;重大无知;主观未遂论;印象理论;新危险性理论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法学会2017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LS2017D51)

作者(Author): 克劳斯·罗克辛,张志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