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司法改革之路探究The Way of Judicial Reform in China
张其山
摘要(Abstract):
我国现阶段的司法改革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注重宏观的理论研究而忽视具体的制度分析,其二是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急于近功的革命意识。于是渐进式的司法改良似乎成了中国司法改革的一剂良方。革命性的司法变革和渐进的制度改良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国司法改革真正缺乏的是制度变革的正当性基础。因此,通过制度理性的构建,来制约人的行为理性就成了我国司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KeyWords): 司法改革;革命;改良;制度理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其山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事实上,判例法恰恰是我国数千年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新中国继受了苏联法后才逐渐衰落的。具体论述可参见谢晖: 《法的思辨与实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以下。
- ②从2002年率先实行“先例判决”制度的郑州市中原区法院的司法实践来看,办案效率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每年不但审判委员会召 开会议的次数下降了一半,而且需要讨论的案件的数量也由之前的一百多件下降到不足四十件;需要再审的案件更是逐年减少,由2002年的 61件下降到了2004年的14件,使得法院的工作量大为减轻。不但保证了同类案件相同处理,而且节约了司法资源。见杨涛:《从“先例判决” 制度看司法改革之路径》,http://www.jcrb.com/zyw/n7/ca424452.htm。
- [1]刘小枫.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M].上海:三联书 店,2000.
- [2]孟勤国,荣晓阳,刘慧玲.削弱司法自由裁量权与 提高成文法地位[J].法学,2000,(10).
- [3]刘军宁.保守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8.49、202-203.
- [4]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 克服[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317.
- [5]谢晖.判例法与经验主义哲学[J].中国法学, 2000,(3).
- [6]万毅,林喜芬.精英意识与大众诉求:中国司法改 革的精神危机及其消解[J].政治与法律,2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