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冲突下的南海争端——对南海断续线的历时追问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Context of Conflict——The Diachronic Questioning of U-shaped Lin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王建廷,沈榕
摘要(Abstract):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海洋权益界线与中国的南海断续线,是在两个不同时间场域(语言逻辑背景)中的海权划界模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以《公约》作为其言说的时空场域,用其中既有的概念和规则去言说和判定形成于二战背景下的南海断续线。易造成中西双方说理主体之间的理解和把握在时空上的错位,自然会产生误解甚至歪曲。用语言哲学家索绪尔的"历时"概念或方法,通过在动态中整体性和在静态中的深度方能还原南海断续线划设的原初意图。
关键词(KeyWords): 南海争端;南海断续线;历时;时空错位;原初意图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历史性权利及其在我国海洋权益争端中应用研究”(GD13CFX07);; 创新强校“海洋法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GDOU2013050226)阶段性成果;; 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语境冲突下的南海争端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13)
作者(Author): 王建廷,沈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Erik Franckx and Marco Benatar.Dots and lin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Insights from the law of Map Evidence,As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2,2012,p.107.
- [2]肖德生.胡塞尔对主客观时间关系的确立[J].安徽大学学报2009,(3).
- [3][5][6][10]李金明.中国南海断续线:产生的背景及其效用[J].东南亚研究,2011,(1).
- [4]韩振华主编.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360.
- [7]徐志良.民国海疆版图演变与南海断续国界线的形成[J].太平洋学报,2010,(4).
- [8]宋杰.中国南海主张拥有充分国际法依据[N].法制日报,2014-9-2.
- [9][荷]雨果·格劳秀斯著.论海洋自由[M].马忠法,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32.
- [11][12]张卫彬.南海U形线的法律属性及在划界中的地位问题[J].当代法学,2013,(2).
- [13]张军旗.主权让渡的法律涵义三辩[J].现代法学,2005,(1).
- [14][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98.
- (1)“历时”是一个语言哲学概念。“历时”(diachronie)与“共时”(synchronie)相对,二者由语言哲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1980年)中提出,是对问题结构进行观察的两种不同方式,因而是一种方法论的存在。前者在动态的过程中把握整体;后者在静态的结构中把握深度。考虑到南海断续线概念在时间中具有统一性和相对性,以及由于说理主体“时空错位”而造成的对概念的误读和刻意歪曲等情况,本文选用能在动态过程中认识和把握问题结构的历时视角,来还原中国划设南海断续线的真实意图。
- (1)摩耶之幕:“摩耶”一词源于印度宗教文化,意为虚假、欺骗。摩耶之幕即真实世界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