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留置权的正当性阐释——对一则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的批评Demonstration of Legitimacy of Employee Lien——with Criticism of a Judgment in SPC Gazette
王硕
摘要(Abstract):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长三角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诉卢海云返还财产纠纷案"实际上确立了否认劳动者留置权的裁判规则。该案的二审判决否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平等、独立的法律地位,将劳动者视为用人单位的附庸,不分场合地将劳动合同关系视为纯粹的用人单位内部关系。这一判决不仅有悖于劳动法的基本原理,而且有悖于先前的司法实践。为实现个案公正、保障用人单位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对劳动者留置权的行使施加合理的限制,而不宜全盘否定。作为高法公报案例,该案判决的误导性不容小视。应当尽快对其加以修正,肯定劳动者留置权的正当性。留置权作为一种私力救济的手段,可以有效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在维护劳动者权益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有着独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劳动者留置权;劳动合同;私力救济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同法立法相关问题研究”的(项目编号:17AFX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王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孙宪忠.中国物权法:原理释义和立法解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535.
- [2]王全兴.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若干规则[J].北方法学,2009,(3):92.
- [3]王硕.劳动合同内容的妥当性[J].天津法学,2014,(4):13.
- [4]程啸.物权法留置权制度的两项创新[N].检察日报,2007-4-5(3).
- [5]刘保玉.留置权成立要件规定中的三个争议问题解析[J].法学,2009(5):64.
- [6]高圣平.担保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574.
- [7]韩世远.合同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87.
- [8][德]沃尔夫冈·多伊普勒.德国劳动法[M].王倩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
- [9]BAG10.10.1990 AP BGB§138 Nr.47.
- [10]齐明.中国破产法原理与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201.
- [11]卫学芝.我国劳动权救济制度的完善[J].山东审判,2007,(4):88-89.
- [12]沃耘.劳动者“自助”维权行为的法律适用——从民法与劳动法关系角度出发[J].中国经贸导刊,2010(16):95.
- [13]许建宇.“有利原则”的提出及其在劳动合同法中的适用[J].法学,2006,(5):91.
- [14]沃耘.民事私力救济的边界及其制度重建[J].中国法学,2013,(5):181.
- [15]陈立烽、张静.新常态下劳动争议纠纷如何更好化解[N]人民法院报,2016-6-14(2).
- (1)参见“长三角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诉卢海云返还财产纠纷案”[(2014)锡民终字第1724号民事判决书],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7年第1期。
- (2)参见黄越钦著:《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杨通轩著:《个别劳工法——理论与实务》(第2版),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36页。
- (3)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第八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既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也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用人单位如违法扣押劳动者的证件或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则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承担对劳动者的损害赔偿责任。
- (4)相关裁判可参见“郑国旺与珠海市平沙北水实业总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2015)珠中法立民终字第422号民事裁定书;“冯积标与清远市合兴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2015)粤高法民申字第140号民事裁定书;“郑国旺与珠海市平沙北水实业总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2015)珠中法立民终字第422号民事裁定书;“包荣彬与宝应皇冠大酒店劳动争议案”,(2015)苏审二民申字第358号民事裁定书;“张兴友与上海创新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2015)沪二中民三(民)终字第545号民事判决书;“丁杰明与韶关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曲江分公司劳动争议案”,(2016)粤02民终195号民事判决书;“欧阳明与望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劳动争议案”,(2015)宜民一终字第00371号民事判决书;等等。
- (5)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 (6)根据北京致诚农民工援助与研究中心依托该中心的援助案件为基数所做的统计,涉嫌犯罪的农民工中有16.3%涉嫌的是所谓“自救性”犯罪,即当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在维权无果或上告无门后,以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或权益。具体手段包括盗窃雇主财物、对雇主或其家人实施人身伤害等。参见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2005—2015农民工法律援助十年变迁调研报告》。
- (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依据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
- (8)相关新闻报道可参见:《农民工“绑架”老板讨回欠薪却被拘留》,网易新闻中心,http://news.163.com/15/1128/08/B9GC5TQL00014AEE.html;《农民工多次讨薪无果绑架老板儿子称自己不懂法》,腾讯新闻,https://news.qq.com/a/20110913/001169.htm;《四男子非法拘禁殴打老板“暴力讨薪”获刑》恩施法院网,http://eszzy.hbfy.gov.cn/DocManage/ViewDoc?docId=b9554b51-2338-43c1-b597-e0c2a4fc8203;《两男子讨薪不成变非法拘禁切记维权手段要合法》温州网,http://news.66wz.com/system/2014/01/06/103952488.shtml;《两年被欠薪四万多元咸阳一员工非法拘禁雇主儿子》西部网,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7-02/04/content_14457157.htm;《拖欠工资引纠纷山东烟台警方侦破故意伤害案》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20141014/n405104253.shtml;《超市员工讨薪不成泼洒柴油欲与经理同归于尽》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society/1/detail_2013_04/01/23755773_0.shtml;《正当讨薪本有理恶意放火反获刑》河北新闻网,http://hebei.hebnews.cn/2016-07/15/content_5657070.htm。2017年12月12日访问。
- (9)相关论述可参见郭文龙著:《企业高管人员不应成为劳动法倾斜保护的对象》,载《中国劳动》2007年第2期,第49—50页;林嘉著:《劳动法的原理、体系与问题》,载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9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