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主义正义理论及其现代环保启示The Holism Justice and Its Modern Environmental Enlightenment
刘卫先
摘要(Abstract):
整体主义正义理论从古代到现代存在多种理论形态,其中追求城邦利益的整体主义正义和追求社群利益的社群主义正义是整体主义正义理论的两个典型代表。尽管整体主义正义理论在从古代一直到近现代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学说与主张,有些甚至明显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但是,它们至少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认为判断个人行为正当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个体能否促进其所在的整体的利益。如果个体的行为有利于整体的利益,则其行为就是正当的,也就具有了正义性;反之,就不是正义的。整体主义正义理论把维护和增进整体利益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整体利益作为判断个体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可以为人类整体的环境利益的保护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KeyWords): 整体主义正义;城邦正义;社群正义;环境保护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风险规制视角下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及法律效力研究”(项目编号:17BFX121);; 山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我国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CFXJ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刘卫先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卫先:《美国环境正义理论的发展历程、目标演进及其困境》,《国外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第58-65页。
- [2][古希腊]柏拉图,张竹明译:《理想国》,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
- [3]王淑芹、曹义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正义观之辨析》,《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第47-52页。
- [4]王晓朝、陈越骅:《柏拉图对功利主义正义观的批判及其现代理论回响》,《河北学刊》2011年第4期,第31-36页。
- [5]同前注[2],第51页。
- [6]同前注[2],第52页。
- [7]同前注[2],第141页。
- [8]同前注[2],第53页。
- [9]同前注[2],第116页。
- [10]同前注[2],第59页。
- [11]同前注[2],第62-63页。
- [12]同前注[2],第113页。
- [13]同前注[2],第118-119页。
- [14]同前注[2],第121页。
- [15]同前注[2],第124-125页。
- [16]同前注[2],第150-152页。
- [17]同前注[2],第153页。
- [18]同前注[2],第155页。
- [19]同前注[2],第155-156页。
- [2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廖申白译注,《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9-132页。
- [2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7页。
- [22]同前注[20],第140-141页。
- [23]同前注[20],第1页。
- [24]同前注[20],第9-10页。
- [25]同前注[20],第42页。
- [26]同前注[20],第48页。
- [27]同前注[20],第152页。
- [28]同前注[20],第143-144页。
- [29][美]迈克尔·J·桑德尔,万俊人等译,《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性》,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第1-2页。
- [30]俞可平:《社群主义》,东方出版社2015年版,第5页。
- [31]同上注,第1页。
- [32]同前注[29],第177页。
- [33]同前注[29],第173页。
- [34]同前注[29],第174页。
- [35]同前注[29],第181-182页。
- [36]同前注[29],第174页。
- [37]同前注[29],第208页。
- [38]同前注[29],第38页。
- [39]同前注[29],第41页。
- [40]同前注[29],第43-44页。
- [41][美]A.麦金太尔.追求美德,宋继杰译,《伦理理论研究》,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86页。
- [42]同前注[41],第88-89页。
- [43]同前注[41],第242页。
- [44]同前注[41]。
- [45]同前注[41],第248页。
- [46]同前注[41],第277页。
- [47]同前注[41],第281页。
- [48]同前注[29],第280页。
- [49]同前注[29],第279页。
- [50]同前注[29],第282页。
- [51]同前注[29],第247页。
- [52]同前注[29],第319页。
- [53]同前注[29],第320页。
- [54]同前注[29],第320-321页。
- [55][加拿大]查尔斯·泰勒,韩震等译,《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39-40页。
- [56]同前注[55],第49页。
- [57]同前注[55],第50-51页。
- [58]同前注[55],第52页。
- [59]同前注[30],第168页。
- [60]同前注[30],第77页。
- [61]同前注[30],第81页。
- [62][英]齐格蒙特·鲍曼,欧阳景根译,《共同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序曲第2页。
- [63]同前注[62],序曲第6页。
- [64][美]菲利普·塞尔兹尼克,马洪、李清伟译,《社群主义的说服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版,第30页。
- [65][美]迈可·桑德尔,乐为良译,《正义:一场思辩之旅》,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233页。
- [66]同前注第[64],第24页。
- [67]刘卫先:《环境法学中的环境利益:识别、本质及其意义》,《法学评论》,2016年第3期,第153-162页。
- [68][英]韦恩·莫里森,李桂林等译,《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8页。
- [69][德]鲁道夫·冯·耶林,郑永流译,《为权利而斗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 [70]同前注[69],第27-28页。
- [71]李强:《自由主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29-44页。
- [72]姚大志:《何谓正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5页。
- [73]刘卫先:《环境正义新探---以自由主义环境正义理论的局限性和环境保护为视角》,《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秋季卷,第312-324页。
- [74][英]大卫·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40页。
- [75][英]大卫·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34页。
- [76][德]约阿希姆·拉德卡,王国豫、付天海译,《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