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

  • 低空经济发展法律规范供给的地方实践及其完善

    康健;

    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法律规范的护航,而地方法律规范在推动塑造低空经济发展良好法治环境、提升低空经济产业竞争力、促进低空经济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法律规范供给的地方实践方兴未艾,存在法律规范层级较低、规范性不强、体系化与区域协同性不足、关键性条款空转、法律规范供给乏力等现象,难以满足低空经济创新性、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在《民用航空法》修订的背景下,应积极推进和完善低空经济发展法律规范的地方供给:从适时适度提升法律规范的层级及其规范性、贯彻体系化思维以提升法律规范的协同性、优化细化法律规范的内容以提升其实效性、强化法律规范供给以完善低空经济法治保障等四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地方法律规范的效率和质量,助力我国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40;No.210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10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涉企异地执法的比例原则规制

    张聪锐;

    涉企异地执法中利用异地执法权追逐不当地方财政收益现象已引发社会热议,成为治理痛点。核心精神在于以衡平与协调理念考量行政手段与目的之间关系的行政法比例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执法管辖权法律规范的局限性,在规制涉企异地执法方面发挥作用。与传统行政法三阶比例原则相较,现代行政法四阶比例原则,建构了以“公共利益”目的为基本落脚点的行政行为实质合法审查框架,同时也使比例原则之均衡性要件因有了载体而一定程度具体化为可操作性判断标准。在“公共利益”目的统辖下,通过动态平衡公共利益与市场主体利益,可以较好评估执法手段与执法结果是否均衡,可以较好解决异地管辖权掠夺现象,有效遏制逐利性执法。对涉企异地执法的规制路径应采取复合型治理策略:在目的审查层面建立“公共利益识别—目的正当梯度审查”模式,防范地方财政逐利动机对执法目的的“寻租”;在手段规制层面推行裁量基准精细化改造,辅以成本收益分析工具与商谈合法化机制,实现执法过程理性与结果公正的双重控制。

    2025年04期 v.40;No.210 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论耕地保护补偿的法律内涵与制度表达

    俞家成;

    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具有调动耕地保护积极性的重要作用,但制度内容尚未形成,根源在于耕地保护补偿法律内涵未获澄清。建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应围绕填补权利“特别牺牲”的核心属性,明确正向激励评价为补偿的附随功能,以耕地发展权“特别牺牲”情形为补偿适用范围。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价值“三位一体”保护目标下,永久基本农田存续及种植用途管控构成耕地发展权“特别牺牲”,一般耕地存续及耕地质量保护仅导致利益减损,耕地生态保护的权益影响不构成“特别牺牲”。未来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相关立法应规定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明确对永久基本农田承包经营权人或所有权人、承担粮食种植义务的耕地承包经营权人给予补偿。应通过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保障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并使耕地保护补偿与耕地保护补贴等制度衔接组成充分涵盖耕地保护情形的积极性调动机制。

    2025年04期 v.40;No.210 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数字法学

  • 数字法学研究体系之理性证成——兼论数字法学部门法化的批判

    刘祖兵;

    数字法学学科“站位”不明,亟须证成以推动知识体系完善。数字法学存在伦理体系缺位、理论体系阙如和方法论体系缺失问题,加之数字法律关系主体广泛、客体交错复杂和数字行为跨法律部门评价特征,亟须对数字法学部门法化进行否定证成:在治理理念上,部门法学应用解释论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治理问题,具有滞后性;在治理方式上,以部门法学方法论指导治理实践诱发多头治理风险;在治理成效上,部门法以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依据划分法律类别,无力为跨法律部门的治理实践提供有效的方法论支撑。从领域法学视角展开研究体系建构,以数字正义为起点构建数字法学伦理规范体系;将“促发展、稳秩序和保安全”确定为理论体系建设目标,以数字法律行为为对象,综合治理五类数字法律关系,以此完善数字法学理论体系;领域法学提供“具体问题—通用路径—一般理论—具体应用”的研究路径和社会综合治理思路,能使立法实践紧跟治理实践,成为数字法学的研究范式。领域法学以治理实践为导向,提供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成为数字法学方法论。

    2025年04期 v.40;No.210 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10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复古抑或革新:数字技术时代隐私权内涵的集体主义重构

    王正鑫;

    隐私推理可以从公共领域的行为数据中获取集体层面的隐私内容,其可被作为隐私侵权的技术工具。传统隐私权凸显个人主义构造,强调自然人个体对私生活领域的自主控制。隐私推理会引发集体视角下的隐私侵权,将对传统隐私保护机制产生根本冲击。传统隐私权的集体保护实践仍紧扣个人主义视角,难以径行适用于隐私推理。隐私权的涵义构造需要在数字技术时代适时更新,从狭隘的个人主义构造向集体主义构造扩展,从自然人个体对隐私内容的自主控制权转向个体之间隐私保护联结的集体防御权。借鉴反射利益理论,基于集体防御权的隐私保护机制有实体和程序两个面向,实体面向要求隐私推理遵守法律保留基础上的目的限制,程序面向需要构建隐私推理的目的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

    2025年04期 v.40;No.210 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部门法学

  • 金融稳定法的私法基础:以私法的监管原理为中心

    贾海东;

    金融风险的“治乱循环”表明金融稳定难以实现。金融监管通常仅能治理显性金融风险,而暗中积聚、叠加并引发金融危机的隐性金融风险常被忽视。因此,金融稳定法的顶层设计不应局限于危机处置法下的显性风险规制,还应关注隐性金融风险的识别、预防和治理。金融危机往往源起于公司治理的失败、物权制度的摒弃抑或合同规则的错位,私法基础的薄弱是风险滋生、监管滞后的根源。金融稳定的关键不仅在于强化公法监管,更要夯实私法构造,金融监管私法理论应成为金融稳定法的基础。金融组织法应着力构建公司的强式监督权,明确公司治理的金融稳定责任;金融交易法应着力于私法的安全控制机制,以产品规制理论为中心,通过技术标准实现对产品缺陷的治理。

    2025年04期 v.40;No.210 6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6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公司法》下股份回购规则之检视与完善

    李哲宇;

    新《公司法》对公司股份回购行为总体呈现出“有限放宽”的规制态势。而资本市场股份回购需求与资本维持原则间的割裂不仅使现行股份回购规则出现偿债能力思维不足、财源标准缺失、决策机制僵化等多重漏洞,亦可能使股份回购规则沦为公司随意分配财产的兜底性规定。对此,建议在资本维持原则基础上确立一种全新的偿债能力测试思维,并将其作为财源限制逻辑;在股东会中心主义治理模式下,将回购决策判断权交由董事会,将涉及公司重大事项的回购决策表决权配置给股东会,将涉及公司商业经营事项的回购决策表决权配置给董事会;在赋权公司董事的同时建立董事追责机制和债权人撤销权制度。

    2025年04期 v.40;No.210 8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4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网络共同犯罪处罚根据的理论困境及其纾解

    赵浩;

    共同犯罪作为不法形态的核心命题是解决将不法事实归属于哪些参与者的问题。网络空间的结构性异化催生出主体关联弱化、违法累积质变、中立技术主导的新型共同犯罪样态,致使传统共同犯罪处罚根据理论陷入解释力式微的困境。然而,各创新性理论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仍需在混合惹起说的基础上坚守限制从属性说。共同犯罪的主观面分为因果性、有责性、正犯性三个层次,在网络技术的黏合下各参与者之间形成的主观关联性是其能够相互归责的前提;网络共同犯罪受到刑罚处罚的根据在于各参与者的行为与法益侵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性,对于未造成法益侵害的行为或者能够阻却违法的情形不应科处刑罚;当技术中立表象下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对法益侵害因果流程具有支配力时,就应当肯定其正犯性而予以独立归责。

    2025年04期 v.40;No.210 9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司法制度

  • 数字社会网络犯罪协同治理模式转型与优化进路

    张荣刚;李英楠;

    数字社会网络犯罪呈代际更新特征,犯罪治理模式面临转型需求。实践中初步实现了协同治理模式的转型,但在运行中还面临传统犯罪治理活动固有惯性引致的现实困境、治理主体间的权责边界不清晰、主要规制方式间的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国家主导的公力治理模式存在局限,以“数字守门人”为中心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现了对网络犯罪数字化趋势的因应。基于数字社会协同治理理论,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出发对当前治理模式加以优化,面向犯罪治理和权利保障的双重目标,明确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的权责义务,构建网络犯罪协同治理的正当程序,通过完善各规制方式的协同运作机制实现网络犯罪的有效治理。

    2025年04期 v.40;No.210 11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指定管辖制度的完善研究

    俞育标;

    刑事诉讼指定管辖是对法定管辖的有益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定管辖起着“矫正”作用,但也面临着规范与实践方面的双重困境。规范层面,指定管辖规范性不足。实践层面:一是指定管辖适用标准模糊;二是侦查指定管辖扩张,审判指定管辖失语;三是指定管辖的诉讼性及抗辩性不足。究其原因是指定管辖在价值取向上面临效率与公正的逻辑悖论,未以“确定性”作为首要价值遵循,未将人权保障理念充分融入价值体系。应当以法定法官原则为指引,明确指定管辖的适用规范,强化对侦查指定管辖审查,建立指定管辖决策过程听证制度,赋予当事人管辖程序性权利。

    2025年04期 v.40;No.210 12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动产所有权型担保权的排除强制执行

    王佳文;

    所有权保留、动产让与担保和融资租赁等形式上转移所有权的动产担保权能否排除强制执行,存在争议。此三类担保权可统称为动产所有权型担保权,适用共同的排除强制执行标准。其能否排除,取决于担保动产在责任财产上的归属,而不取决于担保权人的权利是所有权还是担保权。担保权人经登记可对抗不特定第三人,包括在后查封的执行债权人。其权利若被解释为所有权,则经登记具有排除强制执行效力;即使该权利被解释为担保权,也属于担保权人的特别责任财产,而非担保人的责任财产,故担保动产不在执行客体范围内。此时,允许强制执行会侵害该担保权。故动产所有权型担保权有排除强制执行效力。无论担保权人是否以意思表示解除合同,担保人都在发生担保实现事由时转为无权占有。此时,有权占有的担保权人可选择依取回权等物权请求权主张排除强制执行,而非仅能提起行为异议、等待参与分配和主张优先受偿。

    2025年04期 v.40;No.210 14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法律文化

  • 公共设施、公共物品与公共领域:基于网络平台公共属性的法律治理原则

    李建军;

    数字平台具有三重维度的公共属性:作为数字社会运行的公共设施,作为网络多边市场中的公共物品,以及通过身份映射的线上公共领域的构建者。针对这三重属性,传统法律治理采取不同的原则:公共设施层面要确立“中立不歧视”原则,法律要确保数字架构中立;市场层面需履行普遍服务责任,法律需要运用反垄断或公用事业规制矫正市场失灵;管理规则层面应当保障用户参与,法律需要求数字平台的管理行为符合公共性原则以保障线上公共领域。当然,网络平台三重公共属性并非完全孤立,他们在平台社会当中也会相互交织,进而引起传统法律治理原则的冲突。因此,平台的法律治理需要一个能够将三种公共属性及其相互之间关联与互动包含其中的公共性分析框架,避免单一维度干预导致系统性风险。

    2025年04期 v.40;No.210 15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6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征稿启事

    <正>《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是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类专业学术期刊。1986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16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2012年由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更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办刊理念:本刊秉承“格物致知、明理弘法”的办刊理念,坚持办刊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严守学术规范,关注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层次法理探究,注重制度建设;包容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

    2025年04期 v.40;No.21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引注体例

    <正>本刊实行注释和参考文献分离制度。注释是对正文中的某一特定内容所进行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正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书目,包括专著、编著、译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期刊文章、报纸文章、电子文献等。(一)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每页注释单独排序,以圈码(1)(2)(3)等表示。(二)参考文献一律采用尾注,所有参考文献连续排序,以方括号[1][2][3]等表示。

    2025年04期 v.40;No.210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